第743章 金元時代(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以說,買球員的錢,是幾倍於收購俱樂部的錢了。
不是說王業沒錢,或者不捨得花錢,因為在足壇中,有時光靠有錢是沒用的。
一來不一定能買來心儀的球星,對方俱樂部不願意賣啊,或者獅子大開口,要一個天價,你還要考慮要不要當那個冤大頭呢。
二來就算買來一堆巨星,也不一定能夠出成績,說不定因為巨星太多,主教練壓不住場子,更衣室內矛盾重重,反而成績變得更差呢。
所以,像阿森納這樣,有良好的基礎和框架,也有豪門底蘊,更有一個優秀的主教練,搭建起了球隊框架。
球隊風格也已經成熟,球隊陣容穩定,只需要在某些位置進行補強,就可以出成績了。
等阿布和王業都買下球隊後,投入同樣的資金,王業敢說,阿森納的成績肯定可以壓過切爾西一頭!
畢竟切爾西之前也就是個中不溜的球隊,隊裡也沒有什麼像樣的球星,需要來個徹頭徹尾的重建,那就意味著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球隊都陷入動盪之中。
而不穩定的球隊,是不可能出成績的!
…………
“所以,收購俱樂部後,米哈伊爾先生您不需要投入太多資金進行球隊改造的,最多也就是每年兩三千萬英鎊的轉會資金。後面如果俱樂部成績好的話,就連轉會資金,也可以透過打歐冠來自己賺到,那就更不需要您追加投資了。”
大衛戴恩生怕因為投資太多,把王業給嚇退了。
他說的也不無道理,在那個時代,足壇還沒有被“金元”化時,大部分俱樂部都是可以自給自足的。
成績一般的小俱樂部,透過聯賽轉播分成、培養球員出售給大俱樂部,以及主場門票等收入,不但能養活起整個俱樂部,甚至每年都還有盈利,幫老闆賺錢呢。
至於大俱樂部嘛,除了個別老闆財大氣粗或者俱樂部商業開發特別好的球隊,像國米、皇馬外,其它俱樂部也都是透過打歐冠、商業開發,甚至是打表演賽、友誼賽、商演等,來賺取俱樂部運營以及發展的資金。
其中,歐冠獎金是個大頭!
只要能拿到歐冠正賽名額,差不多就是上千萬歐元的分成,這對於大部分俱樂部來說,絕對是一筆不菲的資金了。
要知道,那個年代,球員們的身價還沒有“通貨膨脹”呢,只有極少數的大牌球星,才能賣到千萬歐元以上。
大部分實用型藍領球員,還是很便宜的。
就像阿森納這樣的準豪門俱樂部,也極少有大手筆引援的。
其實王業並不知道,就在2003年夏天,由阿布的切爾西引領起所謂的“金元時代”來臨時,絕大部分俱樂部的轉會費也沒有多少。
這一年,阿布豪擲1.7億歐元,轟動了整個世界足壇!
而排在第二名的巴薩,轉會預算也才四千多萬歐元。
第三名的曼聯,3800萬歐元。
第四名的皇馬,3500萬歐元……
當時的英鎊兌歐元匯率為1:1.5,所以大衛戴恩提出的兩千萬英鎊轉會預算,已經等於三千萬歐元。
在大衛戴恩心中,這個金額已經非常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