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史阿的顧慮(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番商討之後,劉協總算是滿意地長長出了一口氣。
這一口氣他憋在自己胸口好幾年了,他很是害怕自己的一個不小心就會將歷史推向一個不可知的深淵,他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負罪感。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現在可遠遠不止是讓自己活命了,而是要肩負起整個民族的命運。
雖然他的腦海中有很多先進的見識,他這些年也在不斷地用著這些知識改造著他能接觸到的世界。
但是實際上這些事情失敗的機率要遠遠高於成功。
一切拋開實際進行討論的方案永遠都會是危險的開端。
“實踐是校驗真理的標準”劉協的腦海之中無數次閃過了這句話,所以他現在行事也就不會如以前那般魯莽,反而是將自己的想法和麵前的智囊團商討一番。
他們是這個時代的人,劉協很多方案其實都太過於天馬行空,所以需要他們這些人來中和一番才能夠實行下去。
就好比如劉協當初所設想的民眾教育系統,也是在鍾繇的幫助之下才緩慢地開始實行了起來。
劉協當初要求對富人徵收更多的賦稅,鍾繇表示了自己的贊同意見。
但是他也是世家之人,他可以清楚地知道有些家族的財富其實不是在個人身上,這些部分都是會與家族捆綁起來的,那麼劉協的這條政令下去可能就會有很多人將財富名義上轉換為家族的財富,到時候他們還是沒有辦法將這一部分的賦稅全部收集起來。
瞭解到了這種情況之後,劉協也是大吃一驚。
讓他吃驚的是,這個時代世家的凝聚力竟然會如此地強大。
不過鍾繇的提醒也讓劉協適時對政令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他增加了世家的公共賦稅,減少了對於世家每個人的賦稅額度,這樣會讓這些人更容易接受,也不會找到空子偷稅漏稅了。
劉協甚至還開創性地在長安城的北門處設立了一塊石碑,上面用幾個大字刻畫著:“萬民表率,千古流芳”。
這句話自然是留給那些賦稅交得多的人,用這種方式給賦稅第一的家族或者個人表示獎賞。
世家不就是最為在意外界對於他們的評價嗎?
那正好劉協這一招便正中他們下懷,第一年實行后角逐出來的第一賦稅毫無疑問就是華陰的楊家。
楊彪現在雖然已經主動請辭太尉,但是劉協還是給了他一個光祿勳的空職,也算自己給他投靠自己的一點獎賞吧。
至於現在還在建章學院的楊修,劉協暫時沒有想要啟用。
因為楊修似乎在學院之中教書育人,每天過得不亦樂乎。
甚至他那高傲的性子也在這兩年被磨平了不少,因為孩子的感染力,他現在再也擺不出一副世家子弟的樣子,反而看上去是一位真正的教師一般。
劉協去建章學院的次數並不少,他甚至有意想要讓蔡邕培養楊修,讓他接任蔡邕的位置,成為建章學院的一把手。
當然這些都還是要看日後具體將會怎麼發展,劉協只是心中先設想了一番。
這次的會議自然因為劉協的一口長氣而結束了,眾人離去之後劉協也走出了書院,看著逐漸降下去的太陽轉頭對高定說到:“去吧,史阿那個傢伙叫來。整日不幹正事,也不知道王師傅為何不再教育他了。”
劉協搖著頭很是無奈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