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招賢令(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協並不是不想讓鍾繇輕鬆些,只是現在鍾繇乾的事情都很是重要,劉協也不放心交給別人做。
而且這鐘繇也是那種不會叫苦的人,明明每天都很是勞累但都是勤勤懇懇的,實在是太敬業了。
越是這樣劉協便覺得自己不能一直讓他這麼操勞下去,不然遲早有一天因為操勞過渡落下一身的疾病。
“能為陛下效勞是臣的榮幸。”鍾繇倒是很輕鬆地笑著說到。
其實他的前二十年都不怎麼忙碌,甚至可以說十分地空閒。
直到遇上了劉協,他的生活才變得如此地豐富。
劉協是不是的奇思妙想都會讓他拍案叫絕,作為一個有能力的人,其實他是不願意閒下來的,反而是越幹越起勁。
“這可不行,朕還需要鍾師與朕一同見證這大漢天下復興呢。若是現在便讓鍾師落下病根朕可就於心不安了。”劉協見鍾繇這幅樣子也是會心一笑地說到。
說到底,到了現在這一步,君臣兩人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了。
“不知朕這一紙調令下去,天下有多少英才願意來長安呢?”劉協看著案桌之上寫給荀攸的信不禁感嘆道。
佔據關中的劉協在對上中原強大諸侯的時候總是要差上許多的。
要知道現在大漢的經濟中心便是集中在了北方和中原一帶,而並不是劉協現在所處的關中之地。
雖然關中之地土地富饒,但是常年受到邊患的威脅所以經濟並不發達,能養的人口和士兵就要相對比較少了。
“陛下,臣以為大可以一試。昔日燕昭王之黃金臺,秦孝公之招賢令皆是召集天下有志之士。如今陛下乃是天下共主,仰慕之人必然不在少數。而且陛下志在天下,正對這些能人志士的認主要求。臣以為,若是陛下願意寫下招賢令,並且以荀攸為餌,天下英雄必然雲集。”鍾繇聽了劉協的話卻很是輕鬆的說到。
其實劉協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所以不是很懂得漢室到底在民眾心中意味著什麼,在那些學過聖賢書計程車子心中意味著什麼。
而且對於歷史的認識其實誤導了他,很多的能人志士在劉協心中其實都是有所分配的,劉協下意識會覺得這個謀士或者這個武將已經被那一個諸侯拿去了,所以不能夠到自己手下謀事。
之前劉協也以為自己若是招收了那些世家子弟會不會讓自己的改革變得寸步難行,只是現在劉協明白了,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世家的現狀並不是不能改變的。
“好。那鍾師便替朕斟酌一二吧。朕也想要有更多的能臣猛將,助我完成興復漢室的偉業。”劉協輕笑一聲便提起了筆開始寫了起來,因為這些日子經常閱讀古代書籍補充知識,所以現在劉協寫文章的能力並不算弱,但是作為一篇要傳遍天下的文章還是要讓鍾繇這等大師稍微潤色一下的。
好一會劉協將文章遞給了鍾繇看,鍾繇看後連連點頭說到:“陛下以千里馬喻賢才,以伯樂自喻,真是妙絕。”
千里馬和伯樂的故事其實很是常見,就算是尋常的百姓人家都或多或少地聽說過。
劉協倒是臉上一羞紅,他只是在寫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那幾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有便寫了想去,這本質上就是抄襲,不過這個時代的人是看不出來的而已。
“鍾師謬讚了。只是前些日子看到這則故事時便深有感觸罷了。”劉協擺了擺手很是謙虛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