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那年的那一次發明,真正地為朱建炆,冠上了“百年甚至是千年難遇的天才研究員”的稱號。

如果不是當時的諸夏國,乃至是人境三大國中,始終都最為重視科技的亞特蘭帝國,“科技興國”的理念,都沒有現如今這麼盛行。

想必當時的朱建炆,所能夠獲得的評價與熱度,還將會更高上一些。

而這位大明王的嫡系血裔、出身自大明府的絕世科研天才,此刻身上所穿著的這套,赤紅色機甲,也是朱建炆,最為喜歡、最引以為傲的機甲之一。

同時,這也是朱建炆,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發出來的機甲中,功能性、泛用性,最為強大、廣泛的機甲之一。

而這套赤紅色機甲,名為“大明王朝1566”。

1566年,是大明府的政權,在這千餘年以來的漫長歲月中,最為動盪不安、暗流洶湧的年代之一。

但是與此同時,這一年,也是大明國庫最為空虛,但是大明王室,卻是最為富有的年代只有。

而朱建炆,以這個大明府歷史上,最具爭議性、代表性的年代,為自己最喜歡、最具標誌性,同時也是功能最為強大、全面的機甲取名,他的用意,已經可以說是,十分之明顯了。

大體來講,這套“大明王朝1566”,可以付予朱建炆,超強力量、耐力、速度、敏捷性,並且可以為他提供多種武器。

這可以讓朱建炆,擁有遠超絕大多數,天生便具備飛行能力,並且以高空戰鬥為主的萬族成員們的,超高空、超高速的飛行能力...

這一點,從朱建炆,剛剛在空中飛行的時候,看起來就如同,一顆急速行駛的赤紅色彗星,並且在短短數秒鐘的時間內,就可以從極為遙遠的地方,十分迅速地趕到,江風等人的面前,便不難看出。

除此之外,這套赤紅色機甲,也可以讓朱建炆,適應深海潛水,在多種極端環境下戰鬥。

除此之外,“大明王朝1566”,還攜帶有許多,諸夏國最為尖端的高科技武器。

例如“東風”、“飛鷹”、“長劍”等等...

這些高科技武器,具有高精度、遠端打擊和制空能力,覆蓋大規模火力壓制、防空制地與霸海等多個領域。

在面對低階修者的時候,或者是在人數眾多、數以萬計的大規模戰場上,這些最能夠代表,諸夏國目前科技前沿的武器裝置,能夠對敵人,形成不容忽視的戰略威懾,發揮出極為明顯的效果。

雖然在一對一的戰鬥中,或者是面對,境界水準較高,在騰雲及山海境以上的修者時。

這些純粹以科學原理與材料,為理念製作而成的武器,固然發揮不出,多麼出眾的效果,甚至可以說是,很難能夠發揮出,任何的有效作用。

但要知道的是,除了搭配了,針對中低階修者、用作大規模戰鬥的大量高科技武器之外。

這套“大明王朝1566”機甲,還搭配了許多,由朱建炆自己,將“靈力”與“科技”,結合在一起,最終研發出來,但是卻因為,製作難度過高、材料與金錢耗費量過大等因素,因而尚且無法量產的、沒有投入或者受試流入到市面上的超尖端科技裝置。

例如,一旦成功地命中了目標,就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削弱目標的靈能強度,並且同時能夠,消減目標靈力餘量的“滅靈子彈”。

以及以“靈能”,還有“動能”,為主要的傷害來源,將“符文”與“科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飛行距離越遠,就越是能夠給目標,造成更為大量傷害的“風暴之錘”。

由於製作困難、造價高昂、數量稀少,並且機甲本身,也有武器搭載的數量限制。

這些超尖端科技武器,基本上只能夠,用作於一對一的戰鬥之中使用,侷限性可以說是十分巨大。

但與侷限性巨大,所相對應的是,這些超尖端科技武器,殺傷力高、作用力強。

即便是在面對,一些高階修者的時候,諸如滅靈子彈、風暴之錘等超尖端武器,也依舊能夠給目標,造成不容小覷的負面影響,以及極為大量的有效傷害。

對於這種型別的裝置,朱建炆為它們,起了一個十分好聽的名字——“鍊金武器”。

除了搭配了,極為海量的科技裝置,以及鍊金武器之外。

這套“大明王朝1566”機甲,還可以為朱建炆,提供包括但不限於,身體素質與靈能強度等方面,在內的各方面能力加持。

這無疑就更是可以,使得這位科研方面的絕世天才,輕而易舉地具備,與敵人進行越階戰鬥的能力了。

而且,上面所述的大明王朝1566,所搭載的那些武器、裝置,以及它所能夠,為朱建炆提供給的各方面能力加持,還僅僅只是朱建炆與大明府,或有意或無意、或公開或不慎暴露在世人眼前的資訊。

而類似於朱建炆,這種級別的絕世科研天才,想必就如同,夏星辰、江風、秦政、夏啟等,在修煉方面,擁有舉世無雙的天賦的絕世天才們一樣...理應還擁有,許多沒有公開,也沒有被暴露在,世人的眼前,而是留著用來保命,或者是在某些關鍵場合,用作其他用途的武器或是手段。

作為朱建炆,研發出的諸多機甲中,功能性最為廣泛、戰鬥力最為強大,同時也是最具標誌性、代表性與歷史意義的機甲。

如果不是出席,某些重大場合,或者是需要進行激烈戰鬥。

平日裡的朱建炆,在通常情況下,都是不會穿著,這套機甲的...

這幾乎是所有對朱建炆,哪怕只有一點兒瞭解的人,統一達成的共識。

而這也讓江風等人,意識到了今日的朱建炆,絕對不僅僅只是簡單地路過,並且只是在偶然間,碰到了他們,這麼簡單。

即便大明王朝1566,已經幾乎快要,將朱建炆的整個身體,都給完全地包裹、覆蓋在內了。

但是眼力敏銳的江風,還是很快便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