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汜水關前初接陣(第1/2頁)
章節報錯
汜水關,因大河支流汜水而得名。
這裡南連山嶽,北瀕大河,山河交錯,自成天險,形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這也是周人進入大商的起點,如今卻依舊卡在這裡。
此時的汜水關外,西周聯軍已經在此聚集月餘。
可惜,近十萬人就這麼被堵在關外,拿汜水關絲毫沒有辦法。
周軍大營中,南宮适愁眉苦臉的看著姬昌,道:“伯侯,原本我們攻打就頗為吃力,如今黃飛虎帶著大商的先鋒軍來援,我們恐怕很難攻破,不如改道攻打其他關卡吧!”
汜水關守將韓榮,是大商老將,軍功與武成王黃滾不相上下。
正因他的資歷,才會被委以重任,鎮守這個與周地接壤的重要關口。
韓榮手下兵士約有一萬,據城而守,並不理會外面如何叫陣。
如今黃飛虎又帶著五千先鋒軍來援,汜水關更加牢固。
“大軍初聚士氣最旺,若是改攻其他關卡,怕是會傷了士氣!”
沒等姬昌說話,軍中宿將辛甲皺眉道。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南宮适之所以提議改道,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就是,由於久攻不下,小諸侯們已經開始退縮了。
有個別的甚至已經悄然離開,至於帶來的奴隸兵……
都是老弱病殘,就當送給周國了吧!
南宮适此來就是稟告這個情況的,他無奈的搖了搖頭,道:“如今我們雖坐擁十萬大軍,但汜水關據險而守根本毫無辦法,有小諸侯已經悄悄離開,將那些老弱病殘扔給了我們,除了壯一壯聲勢,不過徒耗軍糧罷了!”
“再等等!商國大軍未至我們就撤,好像怕了他們一樣,不如等他們大軍到了,我們做過一場,勝了之後再走,也免得空走一趟!”
姬昌沉吟了一下,他本想直接拒絕,但又不想傷了南宮适的面子,因此提出這個折中的方案。
西伯侯廣納賢才,座下有四賢、八俊、三十六傑。
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南宮适、散宜生、太顛、閎夭,並稱四賢。
尤其是南宮适與散宜生,一文一武,姬昌最為器重。
他們一個武將之首,官拜大將軍,一個文官之首,官拜大夫。
此次出征,就是大夫散宜生留守,大將軍南宮适帶領聯軍伐商。
如今連主帥都產生動搖,姬昌也有些著惱。
“周國上垂天意,自當大興,何況如今已經起事,無論如何也不能回頭!”
他安撫了一下南宮适,又問其餘心腹之人,道:“諸位可有什麼法子,能下汜水關?”
在座之人都是他招攬的良才,還有他的兒子們。
此時一個個愁眉不展,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是誰也不說話。
四賢之中,只有南宮适親帥大軍,其餘三人留在灃城處理政務和後勤。
可除此之外的八俊、三十六傑都匯聚在此,卻拿一個小小的汜水關毫無辦法。
辛甲、辛免是兩兄弟,剛剛大哥說話,辛免沒有插嘴。
此時他見眾人無言,不由哀嘆一聲,道:“唉!我們強攻不成,最好想個法子讓他們出關一戰!”
姬叔明也附和道:“不錯!在朝廷大軍抵達之前,最好能拿下汜水,這樣還能據險而守!”
姬昌有九十九子,這姬叔明就是第七十二子。
他看起來人高馬大,勇猛不凡,也是姬昌兒子中最善戰的一個。
可惜有勇無謀,說的全是廢話。
在座的誰不曉得要拿下汜水關,才能抵抗大商的大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