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爭論,註定沒有結果,就好像是現實主義碰撞到了理想主義。

似乎誰都沒有錯,似乎誰都有些錯,誰又能分得清呢?

小燕最終還是踏上了支教的路途,跋山涉水,日復一日的住簡陋平房,日復一日的教導學生。

除此之外,畫面中還顯示了她時不時就會走出大山,去到鄰近的城市裡,親自為孩子們選擇教材的一幕。

最開始走進大山時,她還是一個花季少女,穿上白裙翩若驚鴻,一顰一笑雖算不上絕世,卻也如璀璨星河。

再出來時,她的褲腳、身上滿是泥濘,手上滿是繭子,額上有不少皺紋,甚至還多了不少白髮,可那又怎麼樣呢?

她讓許多孩子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璀璨的世界!

雖說他們可能再也不會回來,回來也只是帶著自己的家人搬到城裡去住,但為人師者,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出人頭地呢?

時代大勢,似乎註定了人口會不斷的往城市裡流動。

倘若大勢所趨,那她就讓孩子們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去到城市,這樣,最起碼不會吃沒文化的虧。

畫面緩緩落下,小燕老師再次奔赴大山,而她每前進一步,時空之鏡呈現都是五年之後她再次上山的場景。

在系統的操持下,這一幕無縫銜接。

五年前,秀麗長髮,窈窕少女。

五年後,青絲生出些許白髮,步伐漸漸不穩。

再五年後,身形漸漸佝僂,上山時需要躬著背,在同樣的位置上,呼吸卻是比先前都急促了不少……

再之後,白髮越來越多,上山需要拿根柺杖。

唯一不變的,就是她的手中,那在城市裡選出的最適合孩子們的一些先進練習冊和教材……

無論颳風還是下雨,走得有多麼艱難,她拿著的練習冊都極少溼過。

除非,她實在沒能堅持住,倒在了山裡。

一步老五歲,歲歲不饒人。

最後,那道身形,緩緩消失在了時空之鏡中,再沒有出現過……

只是,在那極少有人關注過的山村之中,多了一塊墓碑。

再之後,便是一個又一個學子在她和其他老師的教育下,高高興興的走出大山,可在這個世界上立足的畫面。

“那一年,老師教導我們,君子以自強不息!”

“那一年,老師跟我們說,學好數理化,就算是農村的孩子,也可以走遍天下!”

“那一年,老師跟我們說了大山之外的世界,她告訴我們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平等和尊嚴不是求來的,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一個又一個從農村裡走出的學子直視鏡頭,從自卑到自信,從懵懂到精通的畫面,出現在了古今世界。

那個老師,是小燕,但又不僅僅,止於小燕。

“千萬磷火,鑄華夏夢,不拋棄、不放棄。”

“這,就是後世的華夏兒女。”江逸鄭重說道。

帝辛讚許道:“孤雖然不知道你們是如何做到這些的,但這樣的世界,才能算是真正的破除了神權。”

“且看這大商,人人都信神,但神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