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凝,好名字。”女兒確定有救,李立也是有心情調侃起寧凝的名字了:“我老婆叫孫蓀,我叫李立,你叫寧凝,你跟我們家還真挺有緣分的。”

“是嗎?”寧凝一笑:“那以後還請李老師多多關照,我現在帶你去擬真實驗室,康老師說您的主要工作是在那兒,讓我帶你先熟悉一下。”

“嗯,好。”李立說道:“那就先給我介紹一個一下這個擬真實驗室吧。”

“好的李老師,”寧凝接著說道:“這個實驗是由原來的生命科學實驗室升級改造來的,主要的目的就是模擬臨床實驗。只不過,目前還處於效果驗證階段。”

寧凝接著介紹道:“驗證是這樣的,我們先培養出一批異源細胞,這批異源細胞具有自主運動的能力,而康老師利用混沌技術對這些細胞進行注程處理,讓每一個細胞都成為一個細胞晶片。

“將這些細胞晶片注入到生物體內,透過血液迴圈送往全身各處,全身各處的這些晶片就能夠把生物體的微環境監測出來,並用某種特別的手段同步到擬真實驗室的系統中。然後,各種藥物的物理和化學結構引數也都全部採集到這套系統中。

“所有的資料採集完畢之後,擬真系統就能夠模擬生物體的藥物試驗,而且能夠更快的得到結果,比如,直接得到用藥五年後十年後甚至更長時間的結果和影響。”

寧凝一邊給李立介紹這個實驗室在做什麼,一邊內心又震撼了一次。

作為製藥工程的說是研究生,寧凝也可以說是半個專業人士。

初次聽到這個系統的時候,她簡直是被驚呆了——藥物試驗竟然還可以資料模擬,一開始她是怎麼也不願意相信的。

事實上,別說她了,就連她的導師趙為民都不願意相信。

康碩當時說的也是,我們先測試驗證,至於效果如何,那就等驗證之後再說。對此,趙為民也只能依著他。

於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就開始了。

第一次試驗,現實動物依然是可愛的小兔子,觀察注射藥品a七天內小兔子體徵的變化及藥物治療效果。

資料採集完畢後,康碩直接透過科技手札的擬真實驗室同步了所有的資料要素,僅僅只用了兩個小時就把未來七天所有的資料提供給了趙為民教授,全是模擬運算出來的。

除此之外,康碩還給了一個控制變數表,這其中包括何時餵食,多少量,怎樣運動,多久等資料,並告訴趙為民,只要按照這個,絲毫不差的去做實驗,那自己提供的這個資料就不會有偏差。

這個實驗最大的困難就是單一變數的控制,所有的東西,康碩都是從實驗室具現的,也就是說,小兔子的所有行為都在擬真現實狀況,只要單一邊量控制的好,資料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偏差。

看康碩篤定的模樣,趙為民也是驚了——這不是鬧著玩兒啊,這東西難道還這能算出來?這是超出他這一生的認知的!

為了驗證康碩的資料,更為了他這一輩聽都沒聽過的實驗方式,趙為民吃在實驗室,睡在實驗室,七天七夜幾乎都沒走出去過一步,就為了第一時間記錄和驗證這個資料。

結果,沒有令他失望,經過七天的觀察,現實中得到的資料跟康碩第一天給他的資料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那天,趙為民足足在實驗室的地上做了好幾個小時,百思不得其解,這壓根就不合常理,也不符合認知。

但事實就擺在眼前,也由不得他不信。

“自那之後,我老師和康老師就一直在對擬真實驗室的這套系統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實驗和驗證。”寧凝介紹道:“這效果聽起來玄乎,可是它就是真的。

“為此,我們老師還專門做過兩個特別極端的實驗,一個就是把兔子的腿生生砍掉一隻,然後評估它何時死亡的,另一個就是小白鼠,不給吃的,多長時間餓死的。擬真實驗室給出的時間,誤差在個位數的秒級。

“這樣的結果出來之後,我老師就徹底的瘋魔了,一直在想辦法‘找一次茬’,就像證明這個系統不可靠,但目前全都失敗了。”

寧凝笑道:“從動物身上做了無數的實驗,證明這個東西是可靠的,但,我們現在也只驗證了短期的實驗。至於長期服用的藥物,幾年十幾年對生物體的影響,這個還沒辦法驗證。但康老師堅持認為這個資料是絕對可靠的,我老師則是存有疑慮,認為需要觀察。

“這次白血病志願者的招募,治療效果的觀察就是這個系統驗證的一部分。我老師現在也正忙著設計一系列的短期和長期驗證實驗,來評估這個系統的精確度和適用性。”

介紹道最後,寧凝還感慨道:“如果最終證實這個系統確實有這樣神奇的功能,那以後的藥物實驗就好做了,也不需要動輒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動物實驗和長期的臨床實驗了。

“直接透過這套系統,一計算,短期內就能知道一切的效果和資料,藥物研發的週期,臨床實驗的週期那都將大大的縮短,這絕對會是全人類的福音。”

李立早就聽明白了,這跟“不上線實現系統”不就是一回事兒嗎?

只不過“不上線試產系統”的所有東西都是固定的,不像生命物體那樣會有不斷的變化,比如吃什麼喝什麼,會不會突發什麼疾病等情況會影響模擬結果。

但即便李立不是研究製藥,也不是研究生命科學的,他也知道,對生命物體的擬真和評估跟工業設計的模擬,差距可真的不是一點兒半點。

就算能夠運算,運算的量級也絕對不是一個層次的。

怪不得康碩一直在強調單一變數,如果不強調這個,那甚至都可以直接去評估一個人的壽命幾何了,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至少現在的算力是不可能達到的。

除非,把人一輩子所有遇到的變數全都輸入進去——比如這輩子每一頓吃什麼樣的飯,呼吸什麼樣的空氣,喝什麼樣的水,走多少路,運多少動,等等等等這些變數每天每次都精準的輸入系統,事實上這又怎麼可能呢?

但即便是單一變數,那也非常不容易了啊,藥物實驗本就是控制變數的,即便是現在的臨床試驗那也是要規避其他因素的影響的。

李立腦子裡已經完全被這個東西給吸引了,這個時候,他迫切的想知道女兒的移植的擬真結果。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