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碩合計了一番:“機房先期可以共用,透過5G網路直接連過來,問題不大。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先這樣走著。”

“一臺裝置處理一份樣本,大約需要72個小時,一年不間斷的工作,一臺機器一年也就能夠供100人左右使用,按機器壽命二十年算,一臺機器在生命週期內也就能夠服務2000人。”

邱飛簡單算了一筆賬:“單單機器成本,人均10萬,這樣算下來,徹底治癒白血病,需要20萬以上了,跟現在倒是差不多,只不過不用等骨髓配型了。”

“二十萬?再翻倍也打不住。”

康碩搖了搖頭,現在的醫院又不是開善堂的,而且機器可以用二十年,誰能保證這玩意兒不落後?最多十年,估計就淘汰了,醫院肯定不會這麼算賬。

邱飛當然也知道醫院的情況,他只是按最低成本,而且是理想狀態來計算的——年輕人,總還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這很正常。

“行了,現在不用考慮這個問題。”康碩搖了搖頭,現在考慮這個還太早了,“先驗證具體的療效,後續的問題後續再說。”

“嗯,現在白血病的發病率逐年提升,現在人群中發病率已經高達4~6人每十萬人了,而且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邱飛點了點頭,分析著:“現在的情況是,別說幾十萬,就算是願意出百萬千萬,找不到合適的配型,那也是白費。

“無論費用多少,我們至少應該先把問題解決了,給這些人多一種選擇,也多一分希望。”

邱飛這樣說,而康碩想的卻是:對於一些人來說,原本根本沒任何希望治療,那也就罷了,但現在有了,但卻因為出不起費用而治不了,那豈不是更令人痛心?

康碩不是沒想過去力所能及的幫助一些人,混沌科技也一直在進行慈善的工作,但又能頂多大的事兒呢?就算是把錢全砸出去,也幫不了所有的人。

“哎,我什麼時候是這麼多愁善感的人了?”康碩拍了拍腦門,強迫不再去想這些。

事實上,康碩也知道,他只要往前推科技,那就比幫助個把的人更有意義,但有時候,事情在眼前了,他還是忍不住會表現出自己感性的一面,畢竟他是個人,而不是一個只會計算的機器。

“科技,歸根結底,還是算力要提升。”康碩從感性迴歸到了理性:“這玩意兒的成本全都在智慧化裝置上。

“等技術水平提升了,裝置價格自然就能降下來。到時候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又何止這一件事兒需要更強大的算力啊!未來要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強大的算力,尤其是智慧化結合算力來支撐。”

康碩也是不由自主的在感慨著:“科技的發展之路真的是任重而道遠,無止境啊!”

細胞群晶片可以提高智慧化程度,等結合了EUV光刻機的超智慧視覺光刻機量產,複合更高的混沌能力,智慧化結合算力的整體水平能夠翻一倍。

但,這還是完全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啊,後續再怎麼辦?

矽半導體有極限,這是絕對的,雖然不知道是1nm還是0.5nm甚至更更低,但是極限是絕對存在的。

但康碩對算力的需求是沒有極限的。

只要算力管夠,我能把宇宙都顛覆——康碩腦子裡甚至浮現出了這樣豪情壯志的想法。

這雖然有些誇張,但他清晰的認識到,如果算力真的不限量,做出來科技手札中擬真實驗室的效果那絕對是有希望的。

……

“再搭建一個超級服務叢集?”接到康舒通知的蘇幼冰有些疑惑:

“現在,正在實驗的‘不上線試產’系統運算量龐大,原來的服務叢集已經快要無法滿足需求了,負責人前兩天已經打過報告,預計正式上線也需要一個超級服務叢集。

“而且,為了儘快升級生命科學的擬真實驗室,原來用於機動備用的超級服務叢集也別全部佔去了,這邊醫療系統也需要,是不是三個同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