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呂宋外海飄揚的明字旗(第1/4頁)
章節報錯
“萬歲爺,這次怕不是要在海上過年了。”
劉二河看著身後的艦隊,有些感慨的說道:
“咱們真該好好過個年,三年了…”
李明啟嘆了口氣,說道:“帝國沒有發展起來,怎麼有心思過年?”
“在有一星期就到偽清了,解決完移民的事情,咱們在海上過年也沒啥。”
此時太平洋艦隊已經出海半個月了,原本預計的到達時間卻一改再改。
如果不是靠著李明啟作弊,說不定現在艦隊已經開始出現糧食危機了。
“不行,太平洋上只有一個檀香山島不行,在遠東這裡我們也需要一箇中轉站。”
李明啟拿起望遠鏡,掃視了一下遠處出現的小島輪廓,有些皺眉。
之前預訂的航線是從檀香山出發,路過中途島然後到達倭國。
這也是太平洋上最常用的航線,但李明啟準備在太平洋上開闢第二天航線。
移民船總走商船的航線畢竟不安全,要是走其他航線的話可以避免許多的麻煩。
更重要的是李明啟想要在太平洋上再設立一個據點,讓太平洋艦隊不管是在太平洋的哪一面都有補給位置。
之前想著有檀香山島就夠了,但走著走著他就發現,等艦隊到達遠東之後補給估計已經見底了。
要是突然發生戰鬥的話,那太平洋艦隊肯定落於下風。
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第一是在偽清弄一塊地方當補給點,這跟帶英與拿三在偽清的租界區一樣。
可這樣做也不是沒有缺點,那就是到達租界區之後補給已經所剩無幾了,突然發生戰鬥的話十分被動。
所以李明啟選擇了第二條路,那就是從檀香山島出發,路過關島,然後到達呂宋。
至於某個菲猴賓,不好意思,現在還沒有這個國家,現在那裡是歐洲的半殖民地。
《第一氏族》
呂宋原住民和17世紀以來陸續遷入的華人不斷接觸。到19世紀時,雙方基本完成了融合,形成了全新的呂宋族。
並且要到1898年才喊著獨立,可同年就成為米國屬地。
1942年又成為了倭國的殖民地,直到1946年,菲猴賓才獲得獨立。
但這些都跟李明啟沒有關係,他只知道,呂宋從古到今都是新明帝國的地盤,可以算的上是自古以來了。
這不是瞎掰,三國時期,東吳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東南亞,就到過菲猴賓。
之後一直都跟華夏有所往來,直到偽清時期才斷絕了來往。
更不用說1661年,鄭成功還在在呂宋設立了鎮海府。
偽清時期丟失的土地太多了,那屁大點地方估計沒人在乎。
但李明啟不一樣,後世在菲猴賓都挖出過第三世紀的華夏瓷器,嗯…第三世紀差不多是三國時期。
所以李明啟根本就不會承認什麼後世的叫法菲猴賓的,應該叫呂宋,前明就稱呼那裡為小呂宋,稱呼西班牙為大呂宋。
咦,這樣算的話,那西班牙也是新明帝國自古以來的地盤啊。
盤算了一下,李明啟對西班牙有些心動。有時間一定要帶著艦隊去大呂宋轉一圈。
此時太平洋艦隊所處的位置已經快到呂宋了。
同時李明啟也收到了前方戰艦傳過來的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