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們將會永遠載入史冊(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明啟沒有食言,等到飛艇不在是軍事機密之後,這些飛行員們就會出現在帝國子民的收音機之中。
當然了,以新明帝國的科技,收音機還屬於難以企及的高科技。
現在各地開始普及的收音機都是李明啟弄出來的。
以前宣傳靠的都是各地的大喇叭,收到的效果有限。
所以李明啟在各地的基站建設完畢之後,終於開始著手普及收音機這種宣傳神器了。
沒有各地的基站,收音機就算是弄出來了也沒用。
不會真有人認為沒有基站光靠著收音機上面那根小天線,就能在家收到金陵的廣播訊號吧。
等到飛艇徹底消失不見之後,李明啟沒有選擇回行宮,而是準備去皇家研究院視察一下。
現在的皇家研究院沒有因為各種設計局被拆分出去就減小規模。
反而現在皇家研究院佔地的規模更加龐大了。
不光是因為飛艇的研究,還有一些其它的東西也同樣需要比較大的場地。
“飛艇的數量還能繼續增加嗎?”
李明啟邊走邊問,讓早有準備的張瑜臉上露出了微笑。
對於李明啟的性格,張瑜十分清楚,那就是做什麼事情都風風火火。
現在張瑜其實早就已經不再參與各種研究當中去了,他現在管理的是整個皇家研究院。
具體的研究有更加專業也更加年輕的人才,所以張瑜這些研究院的老人們都經過培訓走上了管理崗位。
不過也有比較倔的,比如參與了轉管機槍的研發、參與了迫擊炮的研發,最後一頭扎進載人大炮仗這個無底洞之中的老劉。
他就是一個比較熱愛發明的研究狂。
放著好好的新明版‘喀秋莎’不去研究,反而一心撲在載人飛行的火箭專案之上。
為了這個專案,不知道多少非裔志願者去見了上帝。
“飛艇還能製造,但它需要的後勤實在太龐大了。”
張瑜在心裡組織了一下語言之後,向李明啟闡述起來。
“飛艇建造出來不困難,但它的保養卻需要龐大的後勤來支撐。光是飛行前的檢查就需要三百多人一起動手…”
“並且還需要專業的飛艇基地來停靠或者檢修,而基地也需要更多的後勤人員來運轉…”
聽著張瑜的介紹以及身邊技術員的補充,李明啟知道了皇家研究院的難處在哪。
說來說去,張瑜話中的意思就是,現在皇家研究院的專案太多了,飛艇既然已經研製出來了,那麼後續的生產是不是應該交給別人了。
對於張瑜的提議,李明啟點了點頭。
是時候將飛艇專案從皇家研究院拆分出去成立一個飛艇設計局了。
“行了,別抱怨了。我準備批准成立一個飛艇設計局將飛艇從皇家研究院分出去,不會佔用你們的時間與經費的。”
其實張瑜說的都對,飛艇都研究出來了,就別讓皇家研究院用經費來量產飛艇了。
“對了,重機槍的研究怎麼樣了?”
李明啟突然想到了重機槍的事情。之前因為飛艇的成功,他讓皇家研究院同步研究高射機槍。
後來高射機槍研究成功之後,他又下令讓皇家研究院設計輕便的機槍裝備給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