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卷,所有白工都在學漢語(第2/2頁)
章節報錯
造船的工人則大多數都來自沙俄,這些被打包賣過來的工人們就比較隨意了。
他們在沙俄過的還沒現在過的好呢,加上自己的家人也能在工地上找到工作,所以他們反而是新明帝國的忠實擁躉。
頗有種向第二個保護傘學院發展的趨勢,讓給他們講課的保護傘青年團成員十分滿意,認為他們是知己。
那些被當成大牲口送到新明帝國來幹活的沙俄農奴就更不用說了,得知自己的工作簽證期限只有兩年之後。
這些人現在一門心思的想要在兩年之內拿到新明帝國黃卡。
在他們眼中來新明帝國幹活可比在沙俄繼續當農奴強多了,至少幹活就能吃飽飯,甚至還能攢點工資。
雖然修鐵路的時候死亡率大了一些,但自從被宅地法忽悠到西部又被明協軍以及部分白人有志之士,抓到新明帝國當免費打工人的白工送到之後。
沙俄的農奴們發現危險的活不需要他們去幹了,更有甚者還能成為監工,管著那些黑白都有的免費工人工作。
這種日子他們怎麼可能放棄,所以現在他們一到放假時間時間就會在帝國子民的工廠附近徘徊,希望被老闆看中成為工廠中的職工好留在新明帝國。
為此,他們是學習漢語最勤奮的一群人,就連造船工人都沒有他們學習的快。
他們甚至還湊錢請明協軍中漢語過關,或者一些想賺外快的親明公知來授課。
這種潮流還一度讓新明帝國的各種著作銷售的特別火,就連各種華夏風格的物品都銷售火爆。
出門見面要是不用一口抖著舌頭的漢語互相打招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工人。
他們的這種風氣讓那些滯留在舊金山港口區外面的白人恨得牙根癢癢。
換句話說,如今在新明帝國打工的白人們內卷十分嚴重。
以前會簡單的說一些漢語就能混到工作,但現在簡單的漢語交流已經成為了基礎,想要在工人們之間冒頭,必須要額外的技能才行。
比如能熟練說漢語並能背下來幾首古詩詞或者張口閉口改版之後的論語之類。
這些都不會的話,就只能參加明協軍的外圍組織,去西部抓那些不長眼的北方聯邦人回來換賞金了。
這種情況讓李明啟措手不及,這也是李明啟大力推行學校的原因之一,總不能以後帝國子民們的漢語水平還沒有白工們說的標準吧。
其中最受傷的就是那些愛爾蘭移民們,他們在家鄉被帶英欺負,來到米國又被南北雙方同時看不起,現在來到新明帝國又發現白工之間內卷嚴重。
除了少部分還在堅持之外,許多人已經跟著出海的商船去美洲各國給新明帝國挖礦石去了。
為新明帝國出海打工的不需要懂漢語,有一把子力氣就行,比如現在重新回到新明帝國手中的鳥糞島就需要大量的人手。
新明帝國的鐵路就在這種白工們積極向上的氛圍下進展非常快。
不光是鐵路,還有拓寬水道修築水渠、瀝青公路、各種橋樑、小鎮建設、挖井、下水道的挖掘。
要是不怕死的話,戰場上也能找到工作,比如戰前幫國防軍挖戰壕,戰後幫著打掃戰場修京觀。
至於各地的電話、電報線,則是那些免費勞工們動手修建,因為現在新明帝國的線路都是從地下走線,需要他們一路上都挖出兩三米深的溝槽。
如今新明帝國的建設簡直一天一個樣。
除了那些比較敏感的工地,其餘的工地都外包給了白商們。
他們自己僱傭那些自由工人,只要參與招標就能多多少少得到一些工作。
工程完工之後透過驗收就能去銀行領取應得的工程款,所以還衍生出了一些白商包工頭。
當然了,在新明帝國包工地,要是偷工減料應付事的話,事後不是賠錢返工這麼簡單,大多數時候是會出人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