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工業的興起,沙俄的農奴有很大一部分都進了工廠成為了最底層的工人。

但還有更多的農奴依附於地主生活,他們靠租種地主家的土地過日子倒也還算能活下去。(熟悉不?)

但是因為沙俄的一些制度(不能寫)所以更多的農奴卻一貧如洗,這些人活不下去只能走起義的道路。

“您的國家現在土地面積十分巨大,我認為拿出一部分來分給那些農奴就能讓他們老老實實的為您工作,您還可以從他們身上收取租金。”

沙俄外交官還在爭取關於農奴的這筆交易,因為那樣的話不光能緩解沙俄的壓力,同時也能更好的推行沙皇的改革計劃。

不要以為沙俄在1861年開始農奴改革之後就能讓沙俄的農奴過上好日子。

那些租種地主家土地的農奴可不會支援改革,而那些一貧如洗的農奴在改革之中也得不到太多的好處。

但改革至少能讓沙皇獲得巨大的影響力,如果能把那些一無所有的農奴都賣給新明帝國,沙俄的國內不就沒有貧民了嗎?

這不就實現了沙皇當初改革時說的那些承諾了嗎?

因為還要靠著沙俄給自己移民,所以李明啟也不得不認真考慮起了外交官的話。

想了一陣之後,李明啟說道:“這樣吧,我的帝國有許多的工程需要勞工,你們可以組織勞工來新明帝國打工。”

“我會給工人們工資,並且這些工資會拿出一部分來當做中介費給予那些組織勞工的公司或者個人。”

最後李明啟想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國與國之間的勞務派遣。

可以讓沙俄的一些人組織起大大小小的勞務公司,然後由他們負責管理勞工們。

新明帝國負責出錢,讓這些勞工來建設新明帝國。

這樣的話,雙方都能得到一些好處,並且也給了沙俄面子與臺階。

“我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這些人來工作之前,你們要和他們講清楚,來這裡只是打工,並且兩年之後就必須離開。”

李明啟想了想又加了一條,說道:

“兩年的時間足夠這些勞工賺到他們生活下去的錢了,所以我們在簽訂合約的時候必須要標明工作時間,時間到了之後,貴國就必須讓這些人回去,然後再換一批人過來。”

《無敵從獻祭祖師爺開始》

李明啟這樣說是因為他不相信沙俄的信譽,遙想後世他們的種種做法,賴賬簡直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的容易。

李明啟必須防著沙俄以後來一手死不認賬,那送過來的勞工不就砸手裡了嗎?

到時候怎麼安排這些勞工也是個問題呢。

所以只能兩年一簽,走一批才能來一批,這樣的話就能讓勞工數量保證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並且新明帝國也省了管理這些人的麻煩,只要不是新明帝國直接管理,那就算勞工們有什麼牢騷也不會找新明帝國麻煩。

就像現在工地上的那些白工,他們對於新明帝國可是十分有好感的。

就算是承受一些危險性大的工作或者太過於繁重的勞動,這些人恨得只會是那些白人監工與負責工地秩序的明協軍們。

終於得到了李明啟的承諾之後,沙俄外交官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再也不提什麼從遠東移民需要跟那個航運公司負責人談了。

他直接就一口答應下來,保證讓他們佔領區的華人平安的來到新明帝國,並且是全家團圓的那種。

就在李明啟跟沙俄外交官就兩國的各種事宜會談的時候,德克薩斯也收到了來自新明帝國反對宅地法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