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預防瘟疫(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這次來金陵就是想要在這裡建一個分院,繼續開展免費為白工們的健康‘保駕護航’的工作。
馬院長名叫馬茂,今年已經年逾四十。聽完李明啟的詢問之後,馬茂說道:
“陛下,種牛痘沒有難度,上次錦衣衛送過來了幾名洋人大夫,牛痘的技術就是他們帶過來的。”
馬茂說的沒錯,種牛痘這種方法在1796年就被人發現並且開始了實驗。到現在,這種技術其實已經十分成熟了。
但由於歐洲國家的某些通病,所以對於接種牛痘這種事情,反對的聲音一直存在。
在十九世紀初期,天花疫苗的預防接種逐漸普及,但卻遭受了公眾的批判。
質疑的理論多種多樣,這包括了衛生的,宗教的,科學的以及政治上的反對。
牧師們認為疫苗來自於動物,因此接種疫苗是“異教”的。
家長們對在孩子的手臂上種牛痘感到恐懼。
但更多的人反對種牛痘,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侵犯了他們的個人權利。
並且這些人在1867的時候成立了反對預防接種聯盟。(熟悉不?)
所以現在來米國的這些醫生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沒有人願意相信他們。
直到這些人被青年團‘打包’送到了新明帝國的醫療學院之中。
在這裡這些人學習到了更加先進的醫療手段,並且改善了接種牛痘的方法,將感染的風險降到了最低最低。
“那就準備一下,讓帝國子民全都接種牛痘吧,對了,這是強制實行的,讓國防軍與六扇門配合你們。”
李明啟當機立斷,讓馬茂準備一下,開始給新明帝國所有人都要接種上牛痘。
接種牛的工作從應天府開始,隨後就是舊金山、金陵、然後是整個新明州的帝國子民。
至於那些白人,李明啟可沒有時間去管那些人。
反正他們在工地上的時候也接觸不到其他人,在這種變相隔離的條件下,感染天花的風險其實非常低。
還有就是對於白商們的管理條例更加的嚴格了,港口區終於明確的為這些人單獨劃分出了停留區域。
以前只是有這種概念,明協軍們對白商離開港口區的事情有時候也不會太過苛刻。
但現在不行了,單獨的通商區域一劃分,新明帝國其他地方就被禁止出現白商了。
“我們應該反對這種強制措施,這簡直就是對我們權利的一種侵犯,難道你們就這樣麻木的任由你們的皇帝擺佈嗎?”
一名被錦衣衛按住的白人傳教士劇烈的掙扎著,並且還在高聲的用漢語大聲的呼籲著。
但他的努力從現場的情況來看,應該是失敗了
因為路過的新明帝國子民們只是用看傻子一樣的目光看了看那個傳教士,然後就自覺的捲起袖子,讓醫生們在胳膊上種牛痘。
因為此時種牛痘的技術還不太先進,因此接種的速度很慢。
並且新明帝國的廣播中已經把什麼是天花,什麼是牛痘,為什麼要種牛痘的原因都說的非常明白了。
帝國子民們對於接種牛痘的舉動根本就沒有什麼過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