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就舊金山的建設問題達成了不少的共識。

比如在舊金山和奧克蘭之間修一座跨海大橋這種共識就被攝像機清晰的記錄了下來。

這以後都是奧克蘭的土地融入新明帝國的側面證據。

至於奧克蘭人……不好意思,兩名皇帝陛下說的是土地,沒有一句話中帶有奧克蘭人。

當然了,某些不重要的地方也會經過史官的小小修改。

當諾頓一世談到允許非裔居民搭乘電車和進入學校這條,李明啟就非常認同。

對呀,你們合眾國就應該這麼幹,對於這件事,李明啟是舉雙手贊同的。

至於新明帝國嗎……不好意思,國情不同,就不予採納了。

諾頓一世還狠狠的批判了一通米國的不合理稅收,這讓李明啟不斷的點頭。

先不說米國,就是加州的稅收也很不合理,李明啟透過白商們收購的那些戰備物資稅收就十分的高昂,應該降一降。

至於他透過巴頓走私過去的奢侈品沒有交稅的事情……下次一定。

友好交流一直持續到了中午,李明啟陛下安排眾人吃了一頓非常豐盛的中餐。

在開席之前,讓攝像機與照相機拍了個夠,頗有種後世發朋友圈的感覺。

但是李明啟發的朋友圈可就大了,這將來是要寫進史書中的。

朋友圈曬圖算什麼,朕將來要在歷史上曬圖顯擺!

一頓飯吃的是賓主盡歡,下午的話題就逐漸被李明啟掌控住了走向,開始談論起了聖何塞的問題。

對於聖何塞的自願者組織,諾頓一世也有所耳聞,他的主張就是雙方坐下來談一談。

對於這點李明啟也很認同,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坐下來談的,為什麼要打打殺殺?

當然,這個坐下來談,指的是李明啟坐在龍椅上,而那些人坐在電椅上,這樣交談起來才方便。

所以當天色剛剛擦黑的時候,關於聖何塞的問題就基本上談妥了。

雖然兩位皇帝都發表了對於聖何塞建設的看法,但是最後還是採用了李明啟陛下的建議。(摘取自帝國一套新聞節目)

等到送走了這個全名叫:約書亞·亞伯拉罕·諾頓的米國皇帝之後,李明啟就喊來了孫來福。

“聖何塞與舊金山之間的道路能不能切斷?”

孫來福拿出準備好的地圖放在桌子上說道:

“這裡的地形非常開闊,如果敵人是騎兵的話很難防守,除非可以修建一條像港口區那樣的鐵絲網圍牆。”

李明啟看著地圖上的地形也有些頭疼,地形開闊意味著防守的艱難。

要是派兵到聖何塞周邊佈防的話,物資的運輸也是個麻煩事。

現在從聖何塞到舊金山之間除了水路之外就只剩下了馬車這一種運輸方式。

兩地之間的鐵路要到1864年才能修通,而靠著馬車在這個沒有現成道路的情況下非常艱難。

考慮了一陣之後,李明啟還是暫時放棄了在聖何塞外圍佈防的打算,轉而開始討論起了埋設地雷的可行性。

但是埋上地雷,將來新明帝國吞併聖何塞之後排雷就會很麻煩,所以問題又回到了原點。

還是等到國防軍再次擴編之後再說吧,到時候還弄什麼防守,直接剷除了聖何塞也就用不著防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