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上戴著防刺手套的孫來福,身穿一身厚重的防護服,帶著摩托車頭盔,雙手握著蟒蛇左輪手槍仔細的瞄準著。

這把新明帝國自主研發的新型左輪手槍,槍管是螺接進底把之內的,並且槍管上面還有一個斜坡形的肋條。

肋條下與槍管外壁之間有4個排氣孔式的長形孔洞。這樣的設計是防止經過大量射擊後的白煙影響瞄準視野以及方便散熱。

“萬歲爺,這柄左輪手槍的槍管長203mm、全槍長341mm,重量為1.5kg,彈容量為六枚,可以雙動也可以單動。”

皇家研究院的發明狂人老李一邊講解著,一邊熟練的用未裝子彈的左輪為李明啟演示。

1851年,英國武器商人羅伯特•亞當斯發明了雙動模式的左輪,1855年才正式開始生產。

不過新明帝國皇家研究院顯然沒有遵守國外專利法的意思,直接就應用在了新明蟒蛇型左輪手槍上面。

和後世的柯爾特蟒蛇(8英寸)不同,新明蟒蛇型左輪手槍用的是和步槍子彈同一型號的彈殼,只是裝藥量少了一些而已。

導致這種槍的射程在兩百米左右,有效殺傷範圍大概在一百四十米左右。

近距離被來上一搶的話,別說是人就算是猛獸也得跪。

李明啟伸手接過‘蟒蛇’放在手裡顛了顛後說道:“這柄槍不能再做的輕一些了嗎?”

李明啟的這句話讓老李一愣,然後他奇怪的問道:“為什麼要輕一些呢,只有這樣它的威力才能最大化。”

聽到這個答案之後,李明啟深吸了一口氣指著正在試槍的孫來福說道:

“你看看他射擊時的巨大後坐力,雙手握槍都差點拿不住。戰場上能有幾個士兵可以承受住這樣的後坐力?”

“這種手槍是士兵們用來做最後抵抗的,要那麼遠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有什麼用?”

“遠距離有步槍,近距離的話,就算是威力小一些也能擊殺敵人吧?”

“現在這種槍能拿來幹什麼?打獵嗎?”

李明啟的毒舌攻擊讓老李膛目結舌,好半天都沒有想到反駁的理由。

最後只好喃喃的說道:“我們沒有想那麼多,當時只顧著讓它發揮最大的威力了。”

李明啟將‘蟒蛇’放回桌子上,然後拍了拍老李的肩膀,鼓勵道:

“這已經很好了,你們已經摸索出了一條合適的道路,現在你要做的就是可以讓它被士兵們單手使用。”

“並且射程不需要太遠,有五十米就足夠了。你可以想象一下,瞄準五十米以外的敵人難度有多大?”

“子彈不能弄的再小一些嗎?這也太大了,要是能減小一些的話,蟒蛇的重量應該會輕上不少。”

老李對於前面的那些建議都很贊同,但是說到讓減小子彈,他立刻反駁道:

“萬歲爺,要是單為蟒蛇開發一款子彈的話,後勤那裡…”

“後勤怎麼了?每個士兵出發前自己帶上一些也就夠了,難道指望著士兵們用手槍長時間戰鬥嗎?”

“你要記住,這是一種士兵們用來進行最後抵抗的武器,屬於副手武器,不需要像主武器那樣來長時間戰鬥。”

李明啟苦口婆心的引導著老李,讓他從大威力手槍這種異端的道路上走回正軌。

其實他本可以直接拿出成熟的槍械設計,但是那樣的話皇家研究院就失去了它應有的職能。

新明帝國始終是要發展自己的技能樹的,否則一切都依賴李明啟的話,這帝國遲早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