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氘氚聚變反應堆!(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且地球的海水裡含有40多萬億噸氘,足夠用到人類“滅絕”了。
不過它也有它的問題,那就是地球上的氘幾乎多到無限,氚卻幾乎少的無限,總共就只有幾斤。
好在自然界中的氚很少,但人類卻可以人工製備。
用中子轟擊鋰就可以產生氚。
在工業上,人們會利用反應堆的中子轟擊鋰6化合物做的靶材生產氚,然後利用熱擴散法,使氚富集至99%以上。
巧了,氘氚反應就可以產生大量的中子,然後讓這些中子去轟擊鋰6靶材就可以對氚進行增殖,從而實現氚自持。
而鋰目前的已知儲量也足夠使用幾千年,基本上也不存在燃料短缺問題。
不過氘氚反應產生的中子可不僅僅帶來了好處,同樣帶來了壞處,那就是中子輻射。
當中子與物質相互作用時,主要是和原子核內的核力相互作用,與外殼層的電子不會發生作用。
中子透過物質時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對人體產生的危險比相同劑量的x射線、γ射線更為嚴重。
人體受中子輻射後,腸胃和雄性性腺會嚴重損傷、誘導腫瘤的生物效應高、並易導致早期死亡。
同時受損傷的機體易感染且程度重,所致眼晶體混濁的相對生物效應為γ或x射線的2~14倍。
它會造成造血器官衰竭,消化系統損傷,中樞神經損傷。谷錈
還可以造成惡性腫瘤、白血病、白內障等。
甚至中子輻射還會產生遺傳效應,影響受輻射者後代發育。
人類利用這些特性製造了中子彈,它可以在有效的範圍內殺傷裝甲防護和建築內的人員。
被殺傷的人員並不是馬上死去,而是會慢慢地且非常痛苦地死去,受傷者缺少醫治前提下最長可以拖過7天的時間。
而且中子流作用的時間很短,對於中子彈等戰術核武器襲擊過的戰場,己方可以快速進入目標區域作戰,而不用擔心放射性汙染。
這比一般的原子彈可強多了。
不過在氘氚聚變反應中,中子是不斷產生的,所以防護措施一定要做好。
當然,聚變還是聚變,氘氚聚變反應堆產生的中子已經比裂變反應堆產生的中子少多了,相對“清潔”了很多。
倒是有一樣跟裂變反應堆差不多,那就是氘氚反應會被中子帶走80%的能量,且中子不帶電,所以氘氚聚變反應堆發電的方式還是……燒、開、水!
當然,還是那句話:“聚變到底是聚變!”
同樣是“燒開水”,核聚變的效率比核裂變要高很多。
那有沒有科幻電影裡那種不燒開水,直接發電的核聚變呢?
答案當然是:有!
那就是氘和氦3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