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更大的!!(第2/4頁)
章節報錯
也就是後來的重型雄鷹火箭。
它被譽為當時現役的最大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力60多噸,只不過因為結構複雜、飛控風險高和整流罩偏小,一直沒有合適的發射訂單,研發成功之後的很長時間裡只有寥寥幾次發射。
其中首次發射還是搭載了兄弟公司的一輛跑車,算是埃瑪隆拿自己的火箭給自己的汽車代言。
那輛跑車最初的目的地是火星,但發射之後不久就偏離了航道,現在不知道飛哪去了。
後來,埃瑪隆又有了新想法。
或者說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他就是要送東西去火星,上次是跑車,之後就是人!
但那需要更大的火箭!
他最初的設想是火星移民運輸船,包括巨大的“巨大雄鷹”火箭助推器和可以搭載百人的“巨大雄鷹”火星飛船。
其中“巨大雄鷹”火箭助推器高63米,直徑9米,31個猛禽發動機。
“巨大雄鷹”火星飛船高55米,直徑9米,7個猛禽發動機。
當時,“巨大雄鷹”的設計是希望取代現有所有發射硬體,包括他自己的雄鷹九號、重鷹和龍飛船。
但是很快,埃瑪隆又改主意了,它覺得去火星還不夠靚,意欲打造一整套往返火星的箭船系統。
理論上還可以往返於木星、土星,還能亞軌道飛行,打造1小時地球圈。
要在地球周圍打轉,之前的設計就夠了,可想要去木星、土星,那之前的設計就小了。
所以還要更大!
重新設計的火箭助推器直徑12米,高77.5米,42個猛禽發動機。
重新設計的飛船直徑12米,高49.5米,9個猛禽發動機,最大運力450噸。
為了飛的更遠,它還得支援軌道加註,所以還重新設計了軌道加油站飛船,可以儲存150噸推進劑。
等到了火星之後,建立火星基地就地取材合成甲烷、液氧作為推進劑。
可是沒過多久,埃瑪隆又雙叒叕改主意了。
助推器改名為“超級助推器”,飛船改名為“星艦”。
名字改了,大小也改了,更重要的是材質改了。
從碳纖維複合材料全部改為不鏽鋼合金。
他的理由是從太空的超低溫到大氣層的高溫,全不鏽鋼艦體的應用強度與質量比,要比碳纖維、鈦合金等航天材料表現更好。
也更便宜。
大小改了,只因為之前的12米直徑太難了,所以又縮回了9米直徑。
所以一級的“超級助推器”高63米,直徑9米,31個猛禽發動機。
二級的星艦高55米,直徑9米,7個猛禽發動機。
星艦外形的改動是“上下”各增加一組驅動鰭、一對前鰭和三個尾鰭。
其中尾鰭既是驅動鰭,也是著陸架。
星艦飛船腹部大面積增加了隔熱層,能夠適應重返地球、月球、火星等多種著陸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