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次的重複利用和簡易運營模式,可以讓它的使用費用大大降低,短期內能達到常規航天發射費用的十分之一,長期甚至可以達到百分之一。

這使空天飛機在即將到來的空間商務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而且因為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計算機體積和重量大為減少,所以微小型衛星越來越成為主流。

據統計,20年前的時候100~300公斤級衛星的發射數量就減少了35%,相比之下,計劃發射的1~100公斤級衛星的數量卻增加了68%。

到了10年前,重量為1~100公斤的衛星開始成為主流,一些小衛星也能達到之前大型衛星的功能了。

同時,由於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在軌衛星的使用壽命增加,所需發射的運載火箭數量減少,以至於現有的固定式發射系統從商業角度講是極不合算的。

換言之,以空天飛機為手段的近地太空航空航天系統在未來的商業潛力十分巨大,如果能研製出來,可能在10~15年後排擠純航空系統的地位!

到時候人們可以像坐飛機一樣進行宇宙旅行,即使不上太空,乘坐它去大洋彼岸去看望朋友也很方便快捷。

空天飛機飛行速度很快,便於實現全球範圍內的快速客運,地球上任何兩個城市間的飛行時間都用不了2個小時。

如果這些東西還不能讓幕僚長太過動容的話,那麼空天飛機在軍事上的用途就能讓幕僚長震驚了。

還是那句話,空天飛機的飛行速度很快,地球上任何兩個城市間的飛行時間都用不了2個小時,甚至更短。

比如直接入軌,在軌道上飛行,90分鐘就能繞地球一圈!

這是非常快捷的客運方式。

能運載客人,自然就能運載其他東西,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某個城市。

所以在軍事上,這種空天飛機既可作為全球高超音速運輸、洲際轟炸和戰略偵察,又可作為航天運載工具或太空兵器,是一般轟炸機、戰鬥機和導彈所“不可比擬”的攻擊和防禦力量。

很早的時候聯邦就提出過兩種“空天飛機”的方案。

一種是擬用作跨太平洋飛行的高超音速運輸機,稱“東方快車”,能以5~6倍音速在3萬米的高度作巡航飛行,只需兩小時可從聯邦東海岸機場飛到出雲國的首都。

另一種則是“跨大氣層飛行器”,可作軌道飛行,也可在次軌道作氣動力機動,然後在回升到軌道上以軌道速度航行。

40年前,聯邦正式開始實施空天飛機這一長遠發展計劃,總費用預計為200億聯邦幣,由聯邦國防部和國家航空航天局聯合進行技術研究。

為了解決在大氣層中持續高超音速飛行的問題,相關研究所和動力實驗室在氫燃料的空氣渦輪衝壓發動機和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方面展開研究,並且已經有所突破。

並且後期的時間線也給的很精準,他們加速發展機體設計、動力裝置等關鍵技術,並且著手研製了一架試驗樣機,還進行了飛行試驗。

如果能成功,它既是一種反應快、費用較低的跨大氣層飛行的運輸機,也是一種裝備有計算機和先進探測裝置的偵察飛行器,還可能是一種廉價、靈活並可重複使用的太空發射平臺。

在未來的太空戰中,既可以當作航空兵參加戰鬥,也可以參加太空軍行列。

在太空戰場上,空天飛機還可以摧毀敵人的航天器,俘獲敵人的衛星,與敵人的衛星展開廝殺,其威懾力堪比核武器。

還可以為己方的部隊發射更多的軍用衛星,為己方部隊輸送大量的軍用物資和補給品。

甚至還能幫助己方部隊奪取電磁戰場上的絕對優勢及奪取制天權,並且切斷敵方的通訊,摧毀敵方的各種衛星,使敵方的衛星無法為敵方工作。

它是比太空梭更為靈活、速度更快、戰鬥力更強並且功能更多的一種新概念太空武器。

可惜……

因為技術問題,這些都只是設想,那架試驗機失敗了。

不過聯邦並沒有放棄,於是就有了第二代太空梭專案。

民用領域是追夢者太空梭,軍用領域就是x37b無人空天戰鬥機,不過它們都需要火箭助推進行發射,所以前期準備和發射流程依然很複雜,不是真正的空天飛機。

可是沒想到,繁星那邊會先製造出真正的空天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