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長征九號的意義(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這次的兩國登月活動,又會促成什麼樣的新世界格局?
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想知道。
所以繁星這次長征九號首飛任務相當的重要,它代表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長征九號箭體巨大,原先供給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火箭組裝使用的大樓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又建了新的。
不過考慮到這玩意只用幾次,沒考慮過長期使用,所以採用的是模組化組建方案,這讓它看起來總有種“臨時使用”的感覺。
當然,這種臨時的感覺也不是埃瑪隆那種直接在塵土飛揚的工地上建造不鏽鋼星際超級火箭,畢竟那玩意從一開始就是鐵皮筒,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裝置都是概念機、工程機和試驗機這些東西,一直在測試發動機行不行、不鏽鋼結構行不行、試飛行不行等等專案。
很多人都當這個塵土飛揚的工地就是火箭最終的建造場所,其實不是,那只是埃瑪隆為了趕時間選擇的齊頭並進。
一邊是快速建造樣機,透過快速迭代的方式測試火箭的能力,炸了也不要緊,至少排除了一個廢案,並且拿到了實驗資料,所以測試一項就扔掉,趕緊測試下一項。
另一邊則是抓緊時間建造真正的製造基地,如果進展順利的話,等正式的火箭方案確定了,真正的製造基地也就建成了,然後就能快速建造定型的火箭,然後快速執行任務。
比如飛往月球、飛往火星什麼的。
長征九號的相關裝置比星際火箭的“工地”要強,不過確實是“臨時”的,所以才能建造的那麼快。
也幸虧李未來的實力足夠強大,要不然很難讓繁星這邊下這麼大的決心陪著他一塊“玩”。
當然,這種臨時感一般人感覺不太出來,只覺得模組化真厲害,但是各方的專業人士總感覺繁星沒打算認真玩。
可從各種計劃和準備來說,繁星執行的又是那麼的嚴密。
這種違和的情況一匯聚,專業人士發現了另一種可能。
就是繁星那邊可能有更強的計劃!
不過這個計劃需要時間準備,所以在那個計劃出來之前,並且長征九號又準備了那麼長時間,乾脆就用了得了。
不過不再當成“百年大計”去執行。
這方面就比如自由聯邦原先為土星五號準備的垂直組裝大樓,它先是為五星五號服務,後來又為太空梭服務,現在又為SLS火箭服務,從開始建造然後使用到現在差不多有60年了。
要是以後真按照發射十幾枚SLS火箭的計劃進行,它的使用年頭就奔著70年或80年去了。
當然,不管是“臨時”的還是“百年”的,只要能完成任務就行,所以當人們看到新組裝大樓的超級大門開啟,身形巨大的長征九號被推出來之後,人們的情緒是相當複雜的。
有歡呼的。
有哭泣的。
有皺眉的。
有欣慰的。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