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長征九號準備就緒(第1/2頁)
章節報錯
要發射長征九號,除了這種直觀可以看到的先進技術外,還有一些看不到的先進性。
比如活動發射平臺上連線所用的螺栓和相應的載入技術。
濱海發射場緯度低,還在海邊,所以發射場高溫、高溼、多鹽霧,但是合練任務期間活動發射平臺的螺栓沒有一個生鏽,這是因為在出廠前,技術人員對這些螺栓進行了防腐工藝處理。
而且他們還在安裝螺栓時採用了一種特殊技術,可以防止發射平臺在執行、工作過程中使螺栓發生鬆動,完全可以保證螺栓的可靠性。
長征九號活動發射平臺上像這樣的新技術還有十幾項,它們都是確保火箭安全、穩妥、可靠的基石。
而這些技術,有一些是從長征五號活動發射平臺上傳承下來的,有些則是摸鷹醬家的土星五號活動發射平臺摸出來的。
所以它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造出來,並且安全性絕對沒問題。
這些都是寧叔的新影片裡介紹的,還包括同樣已經完工並且透過檢測的新發射臺。
一般的固體小火箭是可以不用發射臺的,直接用發射車豎起來讓尾焰噴水泥地就可以了,但是當火箭很大之後,這種方式就不行了,必須建設符合規格的發射臺。
為了託舉起幾百到幾千噸的龐然大物,火箭發動機工作時的威力相當大,不僅噴射速度飛快,火焰溫度也相當高。
那些高溫可以將鑄鐵和銅熔化,而且這些高溫高速的燃氣會產生強大的衝擊波和反射波,就像江河汛期來臨時的巨大洪峰一樣,如果不能將其順暢地導排出去,就會產生極大的破壞作用。
洪水可以沖毀堤壩,如果導排不暢,火箭前沖和反射的燃氣也會燒壞發射設施和火箭尾部,導致發射失敗。
所以發射臺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導流槽,而導流槽的主要作用就是導排火箭點火時產生的燃氣流,防止燃氣回火或衝向地面設施,保證火箭與地面設施的安全。
導流槽還得裝上噴水設施,發射火箭之前,水池裡面會注滿水,但不會淹沒導流槽,在火箭點火前幾秒鐘開始噴水,一方面減小燃氣流對導流面的沖刷,另一方面水的汽化可吸收部分聲能,降低燃氣流的衝擊噪聲。
在火箭發射的時候,發動機的火焰會噴向火箭發射臺下的水池子中,瞬間產生的巨大熱量會把水蒸發成水蒸氣,於是就變成“白煙”從兩邊的導流槽噴薄而出,相當的壯觀。
隨著長征九號首飛的時間確定在12月21日,很多人開始趕往濱海市,他們想親眼看一看長征九號的首飛。
包括很多外國人。
這裡邊分為航天愛好者和新聞工作者,前者純粹是為了愛好,後者則是為了業績。
不過最熱鬧的還是繁星國內的網路交流平臺上。
“這絕對是一次載入史冊的發射,怎麼也得參與一下,哪怕只是親眼看看呢!”
“對啊,我直接把年假用了,票也訂了,今天晚上飛濱海市!”
“牛批,我只能請三天假,不過應該夠了,去一天,看發射一天,回來一天,坐火車。”
“淦,距離發射場最近的酒店爆滿,早就沒房間了!”
“這是肯定的,之前發射嫦娥五號的時候也是爆滿,你得早點訂。”
“早點誰知道時間啊,沒法定。”
“嘿嘿,我已經在那包了一個月的房間了,我非得看這次的首飛不可。”
“臥槽,土豪,不過咱有內部觀看位,哈哈,我會給你拍攝最清晰的照片的。”
“快去看,裡未來工作室又硬核抽獎了,三個內場觀看長征九號首飛的名額!!”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