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高配”特種小隊(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在收到命令之後,這個方位計程車兵頭盔顯示器上就標出了P34的座標,還直接用紅框框了起來。
數臺戰甲的武器瞄準目標噴吐火舌進行覆蓋打擊,不僅把目標雷達炸上了天,還把周圍計程車兵打成了篩子。
一個目標,從確認打擊到完成任務,僅僅不到十秒鐘。
所有的“獵豹”特種部隊成員一共被分成了八個組,每組十個人,但帶頭的組長不是他們自己的人,而是來自繁星的“維修師”。
好吧,其實就是來自繁星的特種作戰精英。
尤其是有了動力外骨骼戰甲之後,他們的戰鬥力可以直接上天了。
特種作戰是專門執行突襲、破襲敵重要的軍事、政治、經濟等目標。
特種部隊或臨時賦予特種作戰任務的部隊為達成特定目的或目標所進行的作戰如空降作戰,登陸作戰以及解救人質,襲擊敵首腦機關、重要軍事設施和其他要害目標等的作戰。
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特種作戰小隊的人數自然也不一樣,但一般情況下就是幾個人。
別看人數不多,但配置可是很全面的。
觀察手肯定是要有的,他往往是走在隊伍的最前端,負責觀察情況,是行軍的尖兵。
狙擊手也是要的,他會隱藏在一個地方,專門鎖定敵方的一些主要目標人物,只要戰鬥一打響,敵方的指揮官、哨兵、手持重火力敵人等主要人物就是狙擊手射殺的目標。
把這些人物解決了,就能讓敵方的戰鬥力大大下降。
通訊兵也要有,他會利用先進的裝置破解敵方的通訊裝置,可以有效的鎖定敵人所在位置,為隊員們提供準確的情報,讓隊員們更精準的打擊敵人,同時也會讓隊員的傷亡率下降很多。
爆破手不一定有,或者是根據任務再配置,或者就是其他隊員客串。
他主要就是潛入敵方的陣地,悄悄的打孔,裝炸藥,引爆等一系列操作,能夠有效的炸燬敵方的軍事工程和障礙物,為隊員們衝鋒打下基礎。
機槍手和單兵火箭筒等手持重火力隊員算是火力支援手,主要負責壓制敵方的密集火力,可以掩護隊員執行衝鋒或是撤退行動。
突擊手就比較常見了,是強攻的實施者,一般都是隊裡的一號二號擔任。
至於醫護兵,這應該沒有專人擔任,而是有人兼顧。
畢竟特種部隊在人員技能上強調一專多能,每個人除了自己最擅長的技術外,還會掌握其他技術,人員角色在必要時會互換,在火力上強調的是遠中近三層火力配置。
而有了動力外骨骼之後,特種小隊的配置就更加強力了。
首先通訊員不用獨自揹負電臺了,那玩意幾十斤重,要是再加上防彈衣、槍械、彈藥等東西,大幾十斤、一百斤都有,對士兵的體力消耗和活動靈活性影響非常大。
現在每臺動力外骨骼上都裝了通訊裝置,並且是更先進的技術,不僅重量更輕,訊號強度也更好,後方大本營可以聯絡每一個名戰士。
哪怕是想玩“槍口向左五厘米”的把戲都可以。
當然,現場的情況還是看現場戰士自己的判斷,後邊的人除了大方向的指揮,最好不要玩微操。
至於火力,什麼輕機槍、火箭筒,火力太小了,動力外骨骼上的火力支援平臺最常規的都是重機槍,12.7毫米的那種。
還有什麼40毫米的榴彈發射器、重型狙擊槍、火箭彈等等,都可以往上裝。
而隊員們原先擅長的武器也可以靠動力外骨骼戰甲進行增強,比如突擊步槍之類的,不僅射擊更精準,連彈藥都可以多帶一倍。
保證突突突都不帶停的。
防護裝甲也是動力外骨骼的強項,反正不用人力來背,壓力都在機器上,肯定儘量多的搞護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