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忽略的地方也很正常。

甚至說不是忽略,而是收集了沒有“即時”上傳。

主要是沒有相關的大集團購買某些方面的最新情報,要是第一時間傳回去了,他們就沒法賺錢了。

當然,他們畢竟是聯邦的情報網,一些關鍵的情報還是得關注,現在讓托馬斯立刻拿單兵動力外骨骼的情報同時沒辦法,那就只能轉移一下注意力了。

“部長先生,我會盡快的把動力外骨骼相關的情報交給您,不過我現在就有一個重要情報向您報告!”

托馬斯嚴肅的說道。

奧斯丁捏捏眉心,往座位上一靠說道:“說吧,我希望是個好訊息。”

‘好訊息……估計是不可能了。’

托馬斯心中嘀咕著,嘴上說道:“是這樣的,部長先生,我們收到訊息,繁星的航天部門最近有大動作。”

“我們的情報人員發現他們在研製一種特殊的火箭……”

………………

沙漠航天城。

這裡是繁星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承擔各種衛星、飛船的測試、發射和飛行試驗及其指揮、測量、安全控制任務,並對上述測量結果進行處理。

還有飛船著陸救生和逃逸救生,以及飛船返回艙回收任務。

航天員的發射訓練也是在這裡。

沙漠航天城屬內陸及沙漠性氣候,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時間長,年平均氣溫8.5℃,相對溼度為35%55%,每年有320多天可進行航天發射。

又可以充分利用國內最西端到最東端,距離數千公里的陸上航天測控網,加上基地已建成多年,生活設施基本齊全,技術保障、測控通訊、鐵路運輸、發配電等配套設施完善,條件很適合衛星及載人航天飛行器發射。

同時這裡地廣人稀,很適合進行試驗性質的航天發射。

而今天,在沒有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的情況下,沙漠航天城卻迎來了眾多觀光客。

準確的說是一群記者,國內和國外的都有。

此時他們都在警戒線外,架起長槍短炮一樣的鏡頭和攝像機對重了創配廠房的大門。

而廠房內,李未來和眾多工程師在對今天要試射的火箭做最後的檢查。

這枚火箭的體格不大,整體放在一輛“原木運輸車”上,大概是為了區別它跟導彈的區別,它的發射車和單體都塗裝成了白色,還有航天轉悠的藍色條紋做點綴裝飾,上邊還寫著“長征11固體運載火箭”的字樣和“繁星航天”的lo。

長征11火箭也不算什麼新火箭了,它在七八年前就首飛成功了。

它的全長有20.8米,直徑2米,重58噸,起飛推力120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400公斤,低軌運載能力可達700公斤。

它採用國際通用星箭介面,可滿足不同任務載荷、不同軌道的多樣化發射需求。

火箭系統由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支援系統組成,一級採用繁星最大規模和推力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可牽引大型固體發動機和運載火箭固體助推器技術的發展。

它具有可整體貯存、操作簡單、發射成本低、發射週期短的特性,最大的優勢是“快速、便捷、靈活”,可實現衛星快速組網和補網,能很好地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發射需求。

從衛星到場準備上箭,到火箭準備發射,24小時之內就可以搞定。

如果已經裝在發射車上了,它1個小時之內就可以發射,還具備全天候、無依託發射的能力。

而所謂的無依託發射,就是不需要專門的火箭發射場,不需要勤務塔、不需要臍帶塔、不需要導流槽,連發射臺都不需要,只要有一片可以停放“原木運輸車”的平地就可以了。

它沒有傳統運載火箭的高大發射塔架,整個長征11號被容納在一個垂直髮射筒內。

火箭發射時被高壓氣體彈出筒外,到達一定高度後再點燃一級火箭發動機開始爬升,所以該箭在發射中看起來有個停頓過程。

這種發射方式被稱為垂直冷發射,採用同樣發射方式的還有著名的S300低空導彈系統。

長征11號在設計上突出一個“快”字,要求具有機動發射能力,要求在接到發射任務後能在24小時內完成星箭安裝除錯,要求抵達發射點後在1小時內完成發射準備。

所以它和洲際導彈一樣,生產完畢後就被封裝在儲存筒內,只露出頭部整流罩,這樣便於遠端運輸且無需維護。

這個儲存筒同時也是發射筒,為了簡化整個發射筒系統,避免直接點火熱發射導致要在發射場佈置複雜燃氣排洩通道,也為了防止高溫燒壞發射裝置,

因為發射筒是要重複利用的。

而這樣一來,它還能在海上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