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東風15……洲際導彈!(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國家工業給了李未來驚喜,讓高階光刻機和5奈米晶片提前量產之後,金屬氫的鈍化工作進行的也很順利。
研究團隊直接給出了三種鈍化方案!
當初進度比較突出的有四種方案,不過只成功了兩種,有一種是後來突然趕上來的。
當然,主要是李未來把最主要的東西解決了,畢竟要是沒有金屬氫實物的話,他們也不可能這麼快的拿出金屬氫鈍化方案。
說實話,這三種鈍化方案都是李未來沒有在時間圖書館裡學到的,或許裡邊有,他只是沒去學,但不管怎麼說,現在他腦子裡是沒有的。
所以他也不知道選哪個,又是隻看資料並不能看出什麼。
所於是上邊大手一揮,三種全部進行試驗。
他們先是在地面進行了測試,分別把三種鈍化金屬氫燃料塞進了固體燃料發動機裡,點火之後看結果。
最後放棄了最猛和最輕的,選中了實際使用中最穩定的一種。
地面實驗解決了,那就該進行飛行實驗了,畢竟航天科技四院接到的任務就是讓它變成穩定的固體火箭燃料。
不過火箭太貴了,他們需要代替物。
而就在這個時候上邊來了新命令,於是他們的飛行實驗品就變成了東風15C短程彈道導彈!
巧了,雖然航天科技的主要業務是“送人上天”,航天科工才是“送人上西天”,但它們的業務其實是有交叉的,航天科技也做導彈。
東風15C就是航天科技四院研發的一種具備鑽地能力的短程彈道導彈。
相對於昂貴且存量不多的固體燃料火箭,而且都已經提前定好了任務,導彈的存量就多了,並且製作精度相對來說比較粗糙。
畢竟火箭要把貨物送到非常精確的太空節點上,而導彈只要打到幾十米之內就可以了。
東風15C的存量不少,甚至要儘快的進行實彈射擊用掉,要不然過期了還得拆麻煩解掉。
按照繁星火箭軍的戰役理論,高精度的中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是對敵方空中優勢的非對稱反擊手段,甚至在失去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這種導彈也可以對敵後大縱深目標進行有效打擊。
在戰爭開始階段,中近程彈道導彈可以對敵方指揮所、兵力集結地、交通樞紐、機場等目標進行突然的大規模打擊,在一定情況下甚至可成為爭奪空中優勢的手段之一。
作為地對地打擊的多面手和火力突擊主力,東風15導彈先後進行了多種改型,安裝不同的制導系統和戰鬥部,不僅成為火箭軍的有力武器,而且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遠、打擊力最兇猛,精度最好的……近程彈道導彈。
而鑽地彈由載體和侵徹戰鬥部組成,載體一般為巡航導彈、航空炸彈和火箭等,主要為鑽地彈提供末端高速度,增加其鑽地時的動能。
侵徹戰鬥部包括鑽頭、高爆炸藥和延時引信,鑽頭一般採用高強度重金屬合金。
東風15C被公認是世界第一款彈道導彈鑽地彈,是由原來的東風15改進而來,長度10米左右,直徑1米,發射重量不到7噸,最遠射程為700千米。
它的鑽頭彈徑為0.5米,總體彈頭長度2.5米,採用繁星國內儲量巨大且效能非常優異的鎢合金,重量為1噸。
作為一款鑽地導彈,其命中精度得到了大大提高,圓機率誤差僅為1米,甚至還被打出過分米級最佳實彈水平,堪稱“千里姻緣一線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