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由聯邦知道繁星的目標很明確,並且一直在前進,繁星也知道不能把自由聯邦想的太好,已經放棄幻想了。

自由聯邦知道繁星肯定會研發核心技術,所以也不搞什麼開放成熟技術摧垮剛成型技術的事了,那樣容易被繁星吃到好處,同時用利潤加速核心技術的發展,而是選擇了直接斷供。

雖然繁星會在幾年後研發出高階核心技術,但自由聯邦就是要利用這幾年的時間差,然後憑藉自己本來就高一層的技術實力更上一層樓。

這樣繁星就永遠跟不上它了。

不過……他們的計劃也有漏洞。

斷供是可以延緩繁星的發展速度,但他們這邊的進度也沒辦法跟計劃的一樣快。

要想快速的更上一層樓,當然是要參考當初的載人登月計劃,搞出具有自由聯邦特色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模式。

也就是每年花費當年全部科技研究開發經費的20%,然後邀請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執行某一項高階的綜合技術工程。

這種戰略工程雖然當時的耗費巨大,但是成功之後得到的好處也巨大,那就是可以帶著幾乎所有行業的技術水平飛速發展。

但現在他們經過了自查,發現國家各方面的“脫實向虛”業務都進行的……太特麼好了!

好到再想進行當年那種政府掛帥的戰略級綜合技術工程有點難。

都知道金融賺錢快,誰還苦哈哈的去搞基礎研究和實業製造啊。

很多數學界的優秀人才都進入金融一條街了。

金融主要也是數字的遊戲,於是很多公司就收集大量的市場資料,然後請數學家建造一個模型,主要用來分析市場和交易規則,模型採用的參考資料很廣闊。

而且很多工廠都搬到國外去了,他們想要搞戰略級綜合技術工程肯定得在本國的國土上搞,這種時候“盟友”跟“友商”一樣,並不是那麼可靠。

但很多相關工廠並不想搬回去。

自由聯邦現在的情況……有點不太妙,好像有人在猛踩油門一樣,各種事情都亂的一批。

而且一個實驗性質的“辦大事”模式一拖再拖,很讓他們懷疑這種模式的可用性。

就是他們的重返月球計劃。

明明都是沒啥大突破,甚至是現成的技術,愣是成了老鴿子。

加上多方面的利益因素,自由聯邦沒有下定決心要不要進入全面競爭模式,就像到當初那樣。

現在和當初可不一樣,全球化影響已經滲透到方方面面了,它的制裁命令發出之後其實都有連鎖反應,不僅傷人,也傷己。

所以天天開會討論,有時候還當場打架,衣服褲衩滿天飛。

就在他們打架的時候,繁星高層面對晶片設計軟體被禁的事已經做出了積極應對。

在加大相關的投入之後,還派人去了實用科技。

現在跟當初確實不一樣了,不僅自由聯邦沒有當初那種勇猛精進的架勢了,還因為……

“我有一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