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那些程式和零件是要用在手機上,是需要實體的,只在他腦子裡存著一點用都沒有,別人也無法幫他“提取”出來,只能靠他自己一點一點的敲。

他現在恨不得變成觸手怪,同時用十個鍵盤敲程式碼。

之前一天出一個影片確實太誇張了,李未來的新策略是調成到一個星期出一個影片,對於影片質量來說這時間也夠快了,其餘的時間都用來做“搬運工”。

這種情況也讓他認識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有極限的,哪怕他正在變成“超人”。

別說他這個假超人了,就是真超人也兼顧不了所有的事,所以他需要幫手。

而最好的幫手,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身邊熟悉的人,李未來也一樣。

“搬運工”的活別人幫不了,但是平行世界引擎的完善工作別人卻可以幫忙,尤其是馬德和張弛,他們可以算是有直接關係的。

當初馬德的“眾籌”提議李未來就感覺不錯,並且也打算採納,只不過他現在沒工夫搞這個,所以只能讓馬德和張弛先聯絡一些朋友,問問他們對這個計劃的看法。

平行世界引擎現在還沒有完善,正好借這個機會先小規模“眾籌”一下,看看這個計劃是否可行。

不過在此之前李未來還得做一件事,那就是把智慧女友大禮包的商業加密智慧程式精裝版搬出來。

他對於馬德和張弛是萬分信任的,所以毫不猶豫的把未完成版引擎裝到了他們的電腦上,但是對於他們的朋友……李未來就不敢做這種保證了。

雖然現在還用不著給那些人傳軟體,基本上就是先問問他們,頂多給他們展示一下教程影片,然後讓他們把自己的獨家模型庫和材質庫分享出來,但這個智慧加密程式一定得提前準備。

如果計劃順利,加密程式很快就可以用上。

明明這只是剛開始,李未來就感覺自己越來越忙了,這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這樣下去別說改變世界了,哪怕自己越來越強的身體也得累垮,他得想個辦法把腦子裡的資料輕鬆的搬運出來。

而說到把腦子裡的資訊搬出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虛擬現實遊戲。

不是現在的VR虛擬遊戲,而是各種科幻作品裡的神經潛入式虛擬現實遊戲,它們利用的腦機互動是非常先進的技術。

腦機互動是涉及到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綜合技術,包括神經科學、訊號檢測、訊號處理、機器學習,模式識別、控制理論、心理學等等。

其研究最初瞄準的是軍事領域,希望在未來戰場上,使士兵能透過大腦直接操縱武器、甚至遠端控制機器人和無人機作戰,從而提高戰鬥力和降低傷亡率。

而腦機互動技術在民用範圍內的研究也具有深遠意義。

在醫療方面,透過BCI系統可以為嚴重運動殘疾人和正常人提供輔助控制,從而改善生活質量。

在日常生活娛樂中,腦機介面可以取代傳統滑鼠鍵盤或其他手控操作裝置,實現電腦操作、玩遊戲、看電視等活動,增強生活的趣味性。

尤其是那個“林可死大頭”,李未來記這個記得特別清楚。

這類技術目前發展的還不錯,分為植入式和非植入式。

其中植入式技術需要透過在大腦皮層表面或腦內部完全植入電極來採集腦電,這種資訊精度高,但屬於“有創”操作,相當於“腦後插管”,因而研究目的主要是幫助嚴重運動殘疾的病人康復或提高生活質量,以醫用為主。

外國有團隊就成功的為一名漸凍症患者使用了這一技術,實現了透過意念在計算機上打字的功能,準確率達到95%,使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應用水平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非植入式技術因其操作相對簡便而受到更多研發團隊的青睞,一些商用腦機互動產品已經被開發和出現在市場上,不過多為玩具類產品,比如意念小車或意念無人機等。

出雲國的一家科技公司就開發了一款“意念貓耳朵”腦機互動裝置,這款貓耳朵可以檢測人腦電波,進而轉動貓耳來表達不同情緒。

其姐妹產品“腦電波貓尾”可以讓腦電波控制仿喵星人的尾巴裝置運動,它可以隨著佩戴者的心情變化而運動。

當佩戴者心情放鬆愉悅時,貓尾巴外掛就會搖得舒緩溫和。

當使用者精神緊張時,貓尾巴外掛就會搖得生硬。

可以說,不愧是老二次元的大本營。

不過這些技術都比較初級,李未來用不上,他需要更“黑科技”的技術。

他感覺時間圖書館裡邊應該有。

如果能拿到技術,他不僅可以輕鬆的把科技從腦子裡搬運出來,還可以利用這種技術搞點新花樣,就比如……

哎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