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送完所有人,才回到自己家中。

洗漱後,他並沒有多麼強烈的睡意,就習慣性地開啟郵箱,並沒有收到方紫妍的郵件,於是就關了電腦及房間所有的燈,只拉上了臥室窗簾內裡的白紗,靠在床頭,任由窗外的月光灑進來。他看了看床頭的時鐘,凌晨兩點十四分。214,讓人很自然的從數字跳躍到愛情上。也很自然地想到剛才Safe的歌,兩首愛情歌,兩種不同的愛情,這讓他想到和方紫妍的愛情,究竟會是刻骨銘心?還是奮不顧身?

初夏的月光略帶涼意,讓他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他在心裡計算著時差。此時,法國時間應該是晚上八點十四分,兩地的時差正好六小時。

他又想到,這樣的夜晚方紫妍會在做些什麼呢?

在餐廳裡工作?在驅車去往某個他並不知道的地方?在與朋友小酌?在海邊散步?又或是在欣賞一場音樂會?他覺得此時的思念如這眼前的月色一樣濃厚。

和方紫妍“相識”是在兩年前,向北從來就沒想過有一天會選擇網戀的方式走進愛情世界。

那是一個Blog開始風行的時代。

向北是在和方紫妍“相識”的前一年回國的,那時候“浦江之聲”剛成立,他也是剛剛加入,事業上還沒有《Sha

ghai向北》,除了每天固定的一檔新聞播報時段外,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空閒,除了看書,便是整理以前的文字。和方紫妍相識的那一年,才有了《Sha

gog,想讓他多一種與聽眾直接產生互動、粘性的媒介,透過粉絲量的增長來擴大個人及節目的知名度。就這樣,他擁有了屬於自己的Blog——遊離蘇州河的魚。

那一陣,寫Blog是一種全民行為,但凡會用電腦的都會在幾個入口網站上弄個一畝三分地兒,有事沒事就在裡面添個圖片,加個音樂,拼湊三兩個文字,弄得個個都像打了激素,異常亢奮,讓人突然誤以為中國文學的春天來了。當然,也不乏優秀的Blog,對於這樣的Blog,向北自然不會錯過。

起初,向北開Blog純粹是因為倪世強的建議,並沒有過強的文字欲,只是如消磨時光般將自己整理出來的以前所寫的零碎兒字碼兒全打包塞進去,只是擔心時間久了這些零碎兒字碼兒會佚失,以後就會少了很多念想兒。後來久了,給他留言的人越來越多,喜歡他文字的人也越來越多,這讓他重新有了文字的貪慾,“遊離蘇州河的魚”便成了他所有情感及靈魂的寄放地。

向北對自己的文字向來都充滿了信心。雖然他自中學時就在美國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和薰陶,但是受父親的影響,他在中學時就讀完了父親帶到美國的所有中文書籍,並聽從父親的建議,堅持用中文寫作。在他看來,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特別在表達愛情上,英文或其他語言的詞彙顯得那樣匱乏和膚淺。

在“遊離蘇州河的魚”開通快半年的時候,一位署名“恰如胭脂”的新博友頻繁出現在向北的Blog的評論區,從名字上,向北隱約感覺到這是一位女性。可能是因為遲來的緣故,她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段將評論塞滿了向北的每一篇博文,不僅如此,留言箱裡也擠滿了她的祝福。

起初,向北不以為然,只是覺得這不過是倪世強口中所言的“粉絲”之一罷了。向北寫Blog有個習慣,只管寫,從不理會任何人的評論。但對於這個“恰如胭脂”,向北卻充滿了好奇,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認真的閱讀完“恰如胭脂”的所有評論,這才覺得,對方是如此用心,而自己卻如此幸運。她的每一段評論都能直達心扉,這讓向北的好奇心愈發強烈,轉而開始進入她的空間,想和她一樣透過文字去了解、剖析這個人。

一開始,向北並沒有被她的文字所吸引。只是這些文字讓他進一步瞭解到對方和自己一樣有著海外學習的經歷,不同的是,他在美國,而方紫妍在法國,所處的國度和環境不同而已。這讓他有些理解對方,畢竟不是所有身處海外的留學生都依舊會繼續保持對中國文化的深研,“恰如胭脂”即是如此。也可能是因為她在法國呆得太久的緣故,詞句表達過於“法式”,向北很直接的在評論區指出了這些問題,原以為對方會不以為然,讓向北沒想到的是,他的每一條評論,“恰如胭脂”都會虛心接受,並且會按他的建議對原文做出修改,這讓向北有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覺。

其實,拋開文風不談,從情感上來講,“恰如胭脂”的文字很煽情,很能讓人陷入一種思鄉、空洞、孤寂、憧憬中,有些情感,直達向北內心,但凡是身處海外或是有海外經歷的人,很容易就會產生文字上的共鳴。

會作文的人就會用文字講故事,“恰如胭脂”是一個會用文字講故事的人,而向北恰恰是那個會從文字中“聽”故事的人。對她的瞭解,向北正是從那一個個的方塊字中解析出來的。

隨著時間的增長,他們的交往也從Blog的評論區轉到了Email,但他們始終都沒有交換照片,更沒有交換各自的通訊方式,在這件事情上,兩人的意見竟然出奇的一致,都想在對方的內心留下一個想象的空間,也算是對愛情的一種考證——究竟是“兩情相悅”還是“郞才女貌”更能經受住考驗,他們內心都很清楚,這樣的愛情無疑是一場賭博,但為了各自對愛情的美好向往,他們都決定為此一賭。

&nail中,他們互相做了介紹:

“Hi,我就是那條遊離蘇州河的魚,我是向北,生活在上海的一條幸福而安靜的魚。”

“向北,你好!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一條魚,有一天能與你一起游回蘇州河。我是恰如胭脂,也是八千公里之外的方紫妍。”

……

今年正好是方紫妍在法國的第七年,對於七年的法國之旅,她覺得用中文“五味雜陳”來概括再適當不過。

七年前,當她還是一位剛成年的小姑娘時,對法國充滿了浪漫的憧憬,在飛越八千公里的山川河流、落地在巴黎戴高樂機場的那一瞬,浪漫的憧憬全部被眼前的現實擊的粉碎。她第一次要面臨拖著兩個大箱子獨自到巴黎市區轉車,走出機場的那一刻,甚至有點後悔沒聽爸爸的話直接購買到卡昂的聯票。事宜至此,後悔無用,只能任由身邊走過的法國人用詫異地眼神看著自己,倒是這些眼神起到了內激勵的作用,讓她第一次覺得自己是一箇中國人,在這些法國人的眼中,她要做一次勇敢的中國姑娘。有了這種內激勵,坐上開往卡昂的火車時,她又繼續著對未來的浪漫憧憬。

之所以選擇卡昂,除了它面臨大海,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和中國的許多城市一樣,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這裡不僅有美麗的海灣、靈秀的奧恩河、河港運河、中世紀的城堡和恢宏的教堂,更有米勒、布丹、莫奈、馬勒爾泊、巴爾貝·道爾威利,福樓拜、莫泊桑、普魯斯特、拉瓦朗德等眾多在文學界、藝術界享有“泰斗”盛譽的“文人墨客”。這裡原本應該是一座到處散佈著歷史芳香的城市,即使行走在空曠無人的廣場上,也能感受到飄浮的空氣中流淌著的藝術氣息。可惜的是上世紀的一場戰爭——諾曼底戰役破壞了美好的一切。現在的卡昂,不過是奠基於人們意識形態之上的一堆建築而已,那些倖免於難的建築,像是這座城市的靈魂,成了人們膜拜的物件。

卡昂是諾曼底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雖然所有的建築都出於二戰之後的傑作,但是透過這些建築不難看出卡昂人的懷舊情結。這座城市的綠化很好,奧恩河和河港運河治理的很好,潔淨的河水滋養著這座城市的每一位子民,也潤養了這座城市裡的萬物之生命,正是這些生命,讓這座城市顯得更加靚麗。

卡昂的四季劃分十分明顯。四季交替中,卡昂所呈現出來的美麗總是不盡相同,這其中,讓方紫妍最心生喜歡的季節的當屬秋季。秋季的卡昂是冷色調的,因為那些建築的關係,即使到處都是金黃的落葉,也無法遮蔽。在所有的建築中,方紫妍最喜歡中世紀的威廉城堡。據說這座城堡是英王威廉因為血親結婚而被逐出家門,被放逐的威廉王子和馬蒂爾達王妃來到卡昂後建立了屬於他們的這座城堡,當時的這座城堡為王室所唾棄,甚至於遭到詛咒,不過,後世之人還是習慣性的將這座城堡視為“愛情城堡”——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人們對於“愛情”的信仰依然不會改變!

在卡昂,方紫妍生活了五年,幾乎佔到了她在法國所有時間的70%。這五年裡,她完成了自己所有的學業、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結識了最好的閨蜜並見證了她幸福的婚姻、也開始和結束了一段長達四年的感情。那算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也算是一段永遠都不想再去提及的愛情,正是這段愛情把她從卡昂放逐到了巴黎。

原本,方紫妍並不喜歡巴黎,但是在法國的那幾年,除了卡昂,只有巴黎相對熟悉一些,在她看來,相對熟悉的城市安全感也會多一些。幸好,向北的出現,讓她開始喜歡上巴黎。

喜歡上巴黎是因為向北曾經跟她說過,上海和巴黎是兩座有著相同氣質的城市。巴黎有埃菲爾鐵塔的雄偉,上海有東方明珠的璀璨;巴黎有塞納河的美麗,上海有蘇州河黃浦江的秀美;巴黎有香榭麗舍大道的華貴,上海有外灘、淮海路的雍容……正因為這些,不僅讓她喜歡上了這座城市,還引發她對上海的無限憧憬!

在方紫妍看來,認識向北是上帝所賜予的最大驚喜!

其實,在方紫妍到法國的第一年就開始養成了寫東西的習慣。一開始只是一種日記體的記錄,談不上文采,有點像新聞記者常說的“所見即所寫”,“真實生活、點滴記載”是她早期文字的特點,就這樣,五年下來,也積累到近二十萬字。

她的Blog是遠在國內的表妹代為開通的,最初只是想讓她藉助Blog展示一些生活點滴,這樣可以讓哈爾濱的父母隨時瞭解她的生活狀態,剛開始她只是發一些現時日常生活的動態,後來想到之前的那二十萬字的文字,就在Blog上開了個《我的旅法生活》專區,沒想到這個專區的反響很好,不僅國內的朋友關注到,連在法國的中國朋友也留言表示十分喜歡,希望她能堅持寫作。原本她以為這些喜歡源自於自己的文采,直到向北的出現,她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做文采。

方紫妍對於向北的“遊離蘇州河的魚”,起初沒能理解,直到一股氣看完向北所有的博文後才明白,那是一種“遠離繁華與浮躁,保持安靜平和”的超然心態,這讓她對向北又增加了幾分喜愛,她希望在向北的影響下也能擁有這種超然心態。

向北的Blog只有純粹的文字,沒有其他。這是他開通Blog時給自己立下的一道界碑,“作文不逐利,只為有緣人。”他覺得,純文字,可以有情感,卻無關隱私,他更喜歡博採眾和的是自己的文采和實力,而不是奪人眼球的隱私暴露。

方紫妍認為,向北是他見過的最有才華的男性,而這種才華,但凡登陸過向北Blog的人,只需細細瀏覽一陣就會發現——文風廣泛、體裁多樣。在向北所有的博文裡,她最喜歡詩詞作品,不管是現代詩還是古體格律,都讓人感覺美得心動。向北的作品很善於營造一種憂傷的氛圍,但往往又點到即止,令人心碎欲絕之即卻又不會落淚;他很善於用文字作畫,讓每個人在閱讀時都能成為一位畫家,於腦海之中揮毫潑墨,一幅丹青躍然而出,唯美,令人不忍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