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葉恆成親後,宋葉箐也就減少了去宋府的次數。

倒不是因為程棠舒有什麼意見,人家對她這個大了自己幾歲的“小姑子”很是熱情尊重。

只是宋葉箐的醫館已經步入正軌,此間事了,她只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事業上。

新開的醫館名字依舊叫杏安,裡頭招聘了三名醫術人品都過關的坐堂大夫,還有賬房、“護士”,藥童不少人,算是個小規模的醫院。

宋葉箐雖然沒搞分科,但把掛號搞出來了。且還在醫館門口做了四張海報,把包含她在內的大夫們做了個介紹,比如哪位大夫擅長什麼領域,方便患者對症選擇要掛誰的號。

比起昭州的醫館,這裡設立了更多的隔間,裝修的時候宋葉箐親自盯著,隔牆的用料是何言信在一次燒製玻璃時“意外”搞出來的水泥加上青磚,隔音效果不錯,提高了隱私性。

後來,宋葉箐去慈幼局帶了八個女孩回來,都是孤兒,年紀在7~11歲不等。

她剛開始說要帶些女孩子走還引起了不少懷疑的目光。雖然這些年她常捐贈東西,也偶爾過來,可還是經過一番問查後才順利把人領走。

慈幼局裡的孩子都是良籍,若拿去買賣轉良為賤是要吃牢飯的。

但利益動人心,總有那壞了心腸裝得慈眉善目把人領養了,回去後操作一番轉手就到外地把孩子賣了。

尤其女孩,被帶出去做個童養媳都算是命好的,慘的是賣到煙花之地,一輩子求助無門。

慈幼局雖然是官辦,可慈善向來不好做,孩子又多,追尋後續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他們實在沒有精力。只得在領養時嚴查,減少這些孩子遭遇不測的機率。

所以宋葉箐一去就要領養八個女孩,人家能不懷疑她的用心麼?

“小魚姐姐,我們這是要被帶去哪啊?”年紀最小的孩子緊緊的拉著年紀最大的手,悄悄問道。

車廂裡其他女孩也把她當成主心骨,七嘴八舌問詢起來。驟然離開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盤,所有人都惴惴不安,對自己的前程去處既期待又恐懼。

“噓,待會再看。劉姑姑放心的把我們交出來,肯定不會害我們的。而且咱們不是早就見過那位夫人,這些年捐了不少東西給咱們呢。”

小魚是這群女孩中年紀最大的,見過幾次宋葉箐,也知道對方的身份。

慈幼局裡頭也是一個小社會,哪怕提供吃住,可有些東西還是需要爭搶,所以這些被迫早熟成長的孩子其實都不符合普通孩子給人的印象,例如天真幼稚。

馬車終於停了,她們沒敢大聲喧鬧,動作規規矩矩的一個接一個下車。

宋葉箐把人帶到醫館後邊的宅子,對這一群長得參差不齊的小蘿蔔頭們開始說話。

面對小孩,尤其是這樣特殊的小孩,先樹立起威信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她臉上沒任何笑意,格外嚴肅。

“這兒是杏安醫館的後宅,也是你們今後要學習生活的地方。事先說好,我帶你們回來可不是讓你們享福的,我不會打或折辱你們,可今後你們要跟著我學醫,會很苦。若有受不了這個苦的,現在說出來,我會把你送回去。”

沒有任何人說自己要回去的話,即便宋葉箐此時看上去冷冰冰的,格外的不近人情。

對這些很有“眼色”馬上表衷心的孩子們,宋葉箐不作表態,只繼續說著對她們的安排。

宅子裡除了她們,還有一個管事嬤嬤,兩個做飯打掃衛生的大姐。她不住這,也不會把人帶回家住,但為了這些孩子的安全,特意找了兩個膀大腰圓的婆子和一個護院負責守著。

這兒治安不錯,經過發展已頗具規模的醫館也常有人在,嬤嬤廚娘和護院都是自己人,倒不必太過擔心。

宋葉箐要領養一群孩子這事不是突發奇想,是跟家裡商量後做好了準備才帶人回來的,所以好多事已經提前安排好了。

最後,宋葉箐才介紹了一番自己,然後說道:“你們從今往後也跟著我姓宋,叫我師傅就行。”

至於給她們取名,宋葉箐心裡有數,但這些孩子都不識字,目前說了也沒用,就按下不表,還是以前叫什麼就先怎麼叫。

在現代,宋家也會領養一些孤兒,不僅為了做慈善積德,也是為了挑選有天賦的人才。沒天賦的接受普世教育,有天賦的送去玄校,跟宋葉箐學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各憑本事。

所以宋葉箐對自己把醫學傳承交給孤兒這事沒覺得有什麼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