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劇本里,程玉安沒有指定汽車型號,這輛凱迪拉克是劇組自己找的。

而他們找來經典的1962款De Ville,要說的是,綠松石色並不是原廠色,是劇組為了呼應電影特意給改的。

“Cheng,凱迪拉克能是美國汽車文化的代表,我們都很喜歡凱迪拉克。”導演強調他選擇凱迪拉克的原因。

程玉安有意抬槓:“難道不是福特和雪佛蘭嗎?”

&ne on,Cheng!”導演和製片都不同意程玉安的說法,“福特和雪佛蘭只知道一味地討好年輕人,他們只是這兩年賣得好而已。真正懂車的都會選擇凱迪拉克。Cheng,你喜歡什麼車?”汽車是美國人日常閒聊的一個重要話題。

“我不懂車,”程玉安道,“我的車一直是我的妻子幫我打理,我現在常開的是一輛賓士。”

美國人對BBA好像都不怎麼感冒,見程玉安真的不太懂車,於是更加興奮地向他推薦起美國車來。

最後程玉安無奈道:“可是我們公司跟賓士簽了長約,我們的公務用車只能是賓士。”

“好吧,Cheng,等下了戲,你一定要去俱樂部感受一下美國汽車,跟你的賓士絕對不一樣。”

“哦,對了。”不說汽車,程玉安還想不起來,“公司計劃今年拍攝一部賽車電影,講勒芒耐力賽的。”

“哦——”看起來都很喜歡賽車電影,“Cheng,是《速度與激情》那樣的電影嗎?”

“恐怕不是。”程玉安聳聳肩,“這部電影是根據紀實《地獄駕駛:福特、法拉利和勒芒耐力賽》改編來的。”

“我討厭福特。”彼得·法雷利說。

眾人聊了半晌,程玉安示意他們繼續拍戲。

程玉安在《綠皮書》劇組待了兩天,詳細瞭解了劇組拍攝情況,覺得沒什麼問題就離開了新奧爾良,回到紐約。

後面的幾天,程玉安忙了起來。

正如之前說的,程玉安來美國是帶著學習和交流任務來的。

他先是帶隊去了工業光魔加州總部,談了人才培養和專利分享相關的事情。

接著返回紐約,在紐約大學藝術學院——李鞍的母校——開設了一期電影大師班活動。

在活動上,程玉安積極與紐約大學師生交流,基本有問必答。他鼓勵年輕人投身電影事業,但同時又語重心長地勸慰在座的學生:“先填飽肚子。”

當然,他也不忘熱情介紹自己的母校,並歡迎紐約大學藝術學院的師生前來交流。

“我每年都會在學校上課,如果有機會的話,你們可以來聽聽我的課,我還算是個不錯的老師。”程玉安笑笑。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