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五六年沒幹這種拼盤的活兒了,但程玉安的團隊操作起來還是得心應手。

其實,程玉安膽子還是小了,別說覆蓋5億美元的製片成本,就是他想借這兩部電影,再賺5億美元都有人心甘情願地給他送錢。

江湖規矩,渠道費最低抽三成。

國內多少公司想把錢往外投。

但是程玉安在上頭掛了號,不能幹這種事。

幹了這本書也就沒了。

但是,在這次的拼盤投資活動中,該程玉安賺的,還是得讓他賺,這同樣是生意場上的規矩,上面不會管。

再說,中影自己還想投呢!

程玉安應付了幾天就把具體事情交給了專業投資團隊,他最後對各家方案做判斷。

目前來看,旺達和阿狸的出價最大方——雖不認同阿狸的網際網路思維,但不影響生意。

兩家均開到了3億美元的高價,前者想要兩部影片亞洲地區32.7%的票房收益,後者需要分享兩部影片23.8%的全球票房收益。

這個報價誠意不錯,但程玉安還要再釣一會兒。

國內影視資本市場因為這兩部影片而風起雲湧,最直觀的反應便是春節後影視股集體看漲,遠端影視作為影視龍頭股,市值一舉突破千億,成為主機板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千億市值影視公司。

去年因為市場的整體低迷,加上遠端在賀歲檔表現並不具備往年的統治力,以及罕見地缺席春節檔,導致公司市值一直徘迴在千億以下不能突破。

…………

綜藝人對市場的嗅覺其實比影視人要更敏感,這得益於綜藝的籌備製作週期較影視來說要短得多。

遠端娛樂自獨立拆分後,過得很滋潤,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如今已完成b輪共計15億元的投資。

敏感的製作團隊自去年年底就意識到圈內圈外對“小鮮肉”“流量”的反感,以及對“好演員”“演技派”“實力派”的呼喚。

所以遠端娛樂自去年10月份就在籌備一檔有關演技的節目。

這群做綜藝的未見得真的想挑選好演員,大機率是為了迎合市場,但這都不重要,有這樣一檔節目存在,能給好演員表現的機會,這節目就沒白做。

但是,節目籌備到現在,招商還未開始,第一批擬邀嘉賓名單出來後,被總製片吳桐給否定了。

“你這邀請的嘉賓,一個個都是成名演員,雖然沒有大火,但起碼都演好幾年戲了,那這樣你這節目叫《演員的誕生》就不合適了,你這批人本來就是演員,不需要再‘誕生’了。改個名字吧。”

“改成什麼?”

“《我就是演員》怎麼樣?”

“會不會太直白了?”

“就是要直白,讓人一看就知道我們是個什麼節目。”

名字其實還是個小問題,叫什麼都不會影響節目的形式。

“桐哥,名字的事好說,我們現在就卡在導師邀請上。”

吳桐看了看擬邀請的導師:宋單單、劉火華、章紫衣。

“這不挺好的嗎,都是實力派前輩,說話也有分量。”

“單單老師和火華哥已經談妥了,就是章紫衣那邊,一直沒鬆口。”

“章紫衣不願意就找別人啊。周公子、姜文麗老師、李兵兵都合適。”

“她們仨可不怎麼上綜藝。”

“章紫衣也不怎麼上綜藝。”

“但章紫衣話題度高啊,三金影后,產後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