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大唐玄奘》的正確拍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拍?”劉一菲突然問他。
“首先我會請一個真正懂佛教的編劇來給我寫劇本,鄒靜枝的臺詞寫得不好。”
“而且我敢說,小明在開機前一定沒體驗過生活,或者體驗得還不夠深,他有好幾處的理解都是錯的。我會放大玄奘身上的人性縮小佛性,他不會退縮,但17年的艱苦旅程,會讓他動搖,讓他猶豫,讓他懷疑甚至恐懼,然後再從佛典中尋找答案,不,不能從佛典中,而是應該摒棄佛典的啟示,應該是玄奘在旅程中的自行感悟。這些感悟再於佛典想照應。這才是我想拍的玄奘。而且,最後的無遮大會辯經是整部戲的高潮,應該大書特書,霍健起這段也沒給到位。”
“這樣就賣不了票了!”劉一菲說道。
“這個題材本來就不適合做成商業片,就推到極致,做成藝術片。”程玉安說,這也是這部電影撲街的一大原因,定位出現了問題,請了一群商業片演員拍了一部文藝電影,“我腦子裡現在都有分鏡和特效了。那種人在自然中的渺小和孤獨,怎麼拍都不會難看。”
這就是程玉安的風格,他不喜歡去表現個人的偉光正,他聚焦於人物內心的孤獨和恐懼,即使是聖人,即使是高僧,只要你還是個人,面對前程未卜的旅途,就一定會有這種情緒。
連主題他都想好了,就用羅曼·羅蘭的那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聊得興起,程玉安接著說:“這個題材的鏡頭天然適合趙曉丁老師,他能把大漠和雪山拍得比任何人都要好看。”
“一菲,要走了。”程玉安剛說完,妻子那邊就傳來她助理叫她的聲音。
“我要走了,待會兒還有個採訪。”劉一菲說道。
“這都幾點了,怎麼還採訪,哪家記者這麼拼啊。”
“土豆。”
“你去吧,好好跟人聊。”
劉一菲和助理來到酒店一個小會議室,《北西2》劇組已經把電影海報和一些宣傳物料擺好了,就等劉一菲了。
劉一菲快速補好妝,坐在電影海報前開始接受採訪:
“土豆影片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一菲,我現在在《北西2》劇組。”
跟拍劉一菲這種頂流大花的媒體圈子很小,劉一菲甚至認識眼前這個採訪自己的記者。
記者照例問了她幾個關於《北西2》劇組的問題,和她本人的家庭生活的小問題,也就達到了今天採訪的目的了。
在結束最後一個問題打算關鏡時,劉一菲突然問:“哎你們這個是什麼意思,我一直想問。”她指著自己手裡話筒上的土豆的標誌。
“這是個笑臉。”
劉一菲明顯垮了一下,向上翻了白眼,又把話筒翻過來,仔細看了看這個標誌:“我一直以為是一個那個,刮土豆的刀。”後面五個字聲音明顯小了許多。
這女人的腦回路真奇怪,誰會把那個標成是刮皮刀啊!
記者又跟她強調了兩遍,自己這是個笑臉,土豆要把歡笑帶給每個人。
“哦,是這樣啊。”
關了鏡頭,記者才說:“程導要知道你一直以來都認錯了土豆的標,又要說你。”
“不會,他不會說我,呵呵。”
結束採訪,劉一菲回房洗漱好,一天的行程這才真正結束,看了看了熟睡的女兒,也躺在一邊安心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