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齊挑了程玉安的一個問題來回答:“我可以就電影創作流程的革新回答程導的問題。”

“請講。”程玉安倒要看看他能說出什麼花來。

孔齊扔出重磅炸彈:“中國電影接近500億的市場,平均觀眾年齡21.3歲,大概85%到86%的群體來自於19到29歲,也就是說臺上在座各位都是被電影票房拋棄的。”

在此基礎上,孔齊提出了阿狸“顛覆性”的應對之策:“我們不會再請專業編劇,包括跟很多國際大導演談都是這樣,我們會請IP的貼吧吧主和無數的同人作者,最優秀的挑十個組成一個小組,然後再挑幾個人寫故事。我不要你寫劇本,就是寫故事,最後那個寫得最好的,我們給重金獎勵,然後給他保留編劇甚至是故事原創的片頭署名。然後我們再找一些專業編劇一起創作,這個是符合超級IP研發過程的。”

這番話引起了臺上臺下的強烈反應。

臺下編劇紛紛舉手想提問,但現在還沒到自由提問環節,饒蜀光先把場面穩定住。

程玉安笑道:“臺下坐著的可都是專業編導,孔總說這話不太合適吧。”

孔齊倒不以為然:“我只是把我們的創作理念說出來而已,正確與否,大家探討。”

“既然孔總對你們的大資料如此自信,那請問《新倩女幽魂》的失敗又說明了什麼?”

“好!”臺下不知道是誰叫了一聲好。

孔齊早就準備了答桉:“這是我們大資料樣本還不夠大,機制還不夠完善導致的,並不能說大資料的方法是錯的。而且我們也不認為《新倩女幽魂》失敗了,影片目前已經取得了超3億元的票房。”

“《盜賊2》現在12億,《九層妖塔》也有5億了吧。”

柳培堯點點頭:“昨天5.03億了。”

柳培堯本也想侃一波網際網路思維,但他見程玉安這麼兇殘的回懟,就把話憋回去了,他才不去觸這個黴頭。

“《新倩女幽魂》是我們的第一部作品,肯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例如,我們前期沒有充分評估特效製作的投入產出比。”

“別再用你們那套網際網路黑話了,”程玉安道,“什麼投入產出,你們就是不懂特效。之前還說國產特效跟不上你們的需求。特效製作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只要給夠時間給夠錢,你要什麼都能做出來。”

“可問題是,你們願意把時間和資金給特效嗎?《倩女幽魂》作為國產奇幻電影的一部經典,你們想呈現出聊齋的妖怪世界,願意給一年兩年的時間給特效組做設計嗎,你們不願意,你們巴不得今天拍完明天賣票上映。”

主持人見程玉安越來越不耐煩,趕緊把話從他這引走,要戴瑾華等人發言。

一場論壇持續了一個半小時,柳培堯在後面也不敢吹網際網路和他們家的生態化反了,老老實實的就網際網路推進電影宣傳和預售發表了感言。

最後,在主持人結束論壇之前,程玉安說:“我一直主張網際網路只是電影的工具,而且是其中一個工具。電影是內容行業,觀眾賣票進影院是想看你的內容,而不是你用了什麼方法拍電影。”

“百年來,不止網際網路一家想顛覆電影,當年,柯達在二戰後推出八厘米底片,包括日本富士推出超級八厘米時,都說過一樣的話‘電影將會被顛覆’,後來,上世紀七十年代,索尼推出家用錄影機時,也說過一樣的話:電影工業,請顫抖吧,年輕人顛覆你們的時代來臨了。如今呢?顛覆了嗎?”

“我的意思當然不是說電影不需要資料,電影當然需要資料和調研,但我們不能捨本逐末,只看資料而不關心內容。”

“與其大談資料,不如回去好好學習電影史,把劇本創作理念搞懂,把導演的創作精神弄明白,把電影的實質吃透。讀過莎士比亞嗎?看過黑澤明和戈達爾嗎?這才是你談資料的基礎,你都不懂電影,談什麼呢?”

饒蜀光在程玉安之後結束了論壇,連自由提問的環節都直接跳過了。

媒體可就樂瘋了,他們可不管雙方誰對誰錯,程玉安和阿狸副總裁的論戰夠他們寫10篇稿子了。

特別是孔齊說他們不需要專業編劇,鐵定上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