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賀歲檔開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覃紅是真的恨上了華藝。
《一九四二》與院線是遞增式階梯分賬,《王的盛宴》是遞減式,就為了給影院讓利爭奪排片——兩部片子同一天上映。
雖然復仇者聯盟已經瓦解,但製片和院線的矛盾算是擺上了檯面,上面不可能視而不見。
於是,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發文,出臺“新四條”補貼製片和院線。
但這個新四條並沒有得到院線和製片的積極響應, “多少有點治標不治本。”
緊接著,人民日報發文《分賬“寒戰”誰是贏家》企圖為這件事蓋倫定論。
《控衛在此》
文章首先回顧了此次分賬之爭,文章結尾,作者站在道德高地上說:“分賬比例只是‘小節’,在好來塢大片壓頂、國產影片市場佔有率萎縮的情況下,與其‘盯著彼此的分賬比’,不如思考如何用更好的電影贏回觀眾。”
這句話看著公允, 你們不要再打了, 我們一起把市場做大才是真的。
實則把髒水全破給了製片方。
程玉安非常罕見地下場懟了這篇文章:
“如果製片方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那他們就會離開這個行業,內容和創意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就算建10萬塊熒幕又有什麼用。製片作為行業上游的內容提供方,利益得不到保證,他們是否還會認真拍好的片子?我不知道這位老師為什麼要站在院線方。
“我們一直在說對抗好來塢和電影工業化,電影工業化是要砸錢的,誰砸錢?肯定是製片方!與其‘盯著彼此的分賬比’,不如思考如何用更好的電影贏回觀眾。大話誰都會說,不懂這個行業就不要多嘴!”
程玉安在領導眼裡一直“很乖”,這是他第一次下場懟官媒。
但很奇怪,程玉安這篇微博發出來後,有關部門並沒有多說什麼。
甚至有人覺得程玉安懟得好。
“要支援院線,製片方索性再降兩個點好了, 院線拿60%我看誰還拍電影。”
“支援院線的意思難道就是縱容院線對製片方盤剝嗎?”
但這些意見現在已經都不重要了。
“這也許是分賬改革最好的時機, 今年要是辦不成,以後就更難了。”程玉安在《老父親》的殺青宴上跟徐山爭吐槽。
徐山爭後面就要跑《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宣傳了, 《泰囧》在盟友紛紛跳反的情況下,獨木難支, 也和院線放簽訂了階梯式分賬的試驗合同。
但走的是好來塢模式,按時間階梯分賬,首周製片方會拿走80%的收益,次周降至60%,第三週再降20%只拿40%,第四周及以後只拿20%直到電影下映。
遠端賭的就是《泰囧》前期會爆。
院線也願意陪遠端賭,《泰囧》如果虧了,不管怎麼分賬,遠端和院線都雙輸;如果爆了,遠端賺了票房,影院可以從人流中把分賬的損失賺回來。
影院的飲料零食和遊戲機還有玩偶周邊,還有各種地廣和營銷收益。
這些收益都是一部大爆的片子能為影院帶來的實打實的收益,而這份收益並不會比分賬低。
可能也是前面鬧了一通,總局對賀歲檔各製片方跟院線單獨簽訂分賬協議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說是允許有條件的影片“試驗新的分賬模式”。
但範圍僅限六大製片方在賀歲檔主推的大片,你要拿一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喜氣羊羊過蛇年》來談階梯式分賬,你看總局弄不弄你。
…………
馮曉剛有時候很羨慕程玉安。
程玉安做電影真的很任性,很胡來。
他不出身所謂的大院,所謂的這個圈那個圈,他身上沒有那麼多人情世故綁著。
他自己就是老闆, 而且賊有錢, 他做片子只需要考慮市場接不接受,觀眾喜歡不喜歡。
馮曉剛到了這個年紀才有點明白過來那個意思,所以他和劉振雲做了《一九四二》。
他看了程玉安評價《一九四二》的微博,很對胃口,這種電影總要有人去拍,不賺票房也要拍。
就像當初程玉安評價他的《唐山大地震》一樣。
但他也明白的程玉安說的,在賀歲檔上一部全民悲劇電影是很冒險的。
而且《唐山大地震》是全民共有的記憶,但1942年的大饑荒,很多人不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