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分賬之爭(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主要是中影數字的功勞,他越過院線直接和影院談,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幾家大院線至今都沒有妥協,以旺達和新影聯為首,誓死捍衛院線。
遠秋·嘉禾院線依然不表態,就嗯混。
嘉禾院線市場分額不大不小,10名開外,20名以內,跟在後面坐山觀虎鬥就行。
目前看來,優勢在發行方,或許真的可以改變什麼。
這幾家大院線公開說,如果你要提高分賬,我就漲票價。
經典轉移矛盾打法,本來是發行和院線的矛盾,院線看形勢不對,就拉觀眾下場跟發行對線。
同時,“復仇者聯盟”明確宣告:“不會因為分賬比例的調整導致電影票價上漲,請熱愛和支援中國電影事業的廣大觀眾放心。”
《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都在29號上映,而製作金鑰至少需要2天,所以,26號是大限,如果幾大院線方不妥協,華藝和星美真的會拒絕供片。
所以,25日晚,總局組局,拉幾大發行方和院線方代表坐下來談。
程玉安和鍾麗方出席。
伯納的於胖子雞賊得很,跑去參加金馬獎,派個公司副總來開會。
“你光知道你房租水電人工漲價。”王忠磊對著旺達院線總經理葉凝拍桌子,“你怎麼不看看這幾年製片成本漲成什麼樣了,明星一個個的,動不動就是幾千萬的片酬,現在一部電影成本隨隨便便上億。我們回本壓力多大。”
開這種會吵來吵去就是那麼點東西,佟局擰著眉頭:“玉安,你說。”程玉安坐山觀虎鬥看得正嗨,冷不丁被佟局點名。
“我沒什麼意見,院線有院線的難處,發行方也有發行方的痛處……”
“不要給我打官腔。”佟局制止程玉安,“找你們坐下來談是要拿出個具體解決方法的。院線營運成本上升是事實。”
“佟局,那我們……”
佟局擺擺手制止覃紅:“我也知道現在製片成本漲得也快。所以我們現在要想個均衡的法子。”
參會的電影產業分析專家提意:“我們是不是能嘗試一下好來塢的階梯式分賬?”
“哦?具體說說。”佟局不是不知道好來塢的階梯分賬,想聽聽這個模式在國內能具體怎麼操作。
“程導在好來塢的事業很成功,他應該比我更清楚好來塢的規則。請程導給我們說說吧。”
老狐狸。
程玉安結果話來:“好來塢發行方和院線有三種分賬模式,一是跟我們現在一樣,固定比例分賬;第二種是院線買斷影片,票房跟發行製片就沒關係了;第三個就是階梯分賬。”
“前兩種分賬模式並不新鮮,我們也有。單說他們的階梯式分賬,這種模式是目前好來塢最流行的分賬方式,他們是按時間來階梯來分的,比如第一週,製片方可以收取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收取20%。這樣的話,製片方能夠儘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第三週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30%甚至20%。”
“這一模式的好處是製片方能夠儘快收回大片的製作成本,從而能夠有效降低大製作電影的風險。而對於影院來說,如果這部大片足夠吸引人,即使在影片上映的第四周第五週也能吸引到影迷,那麼影院也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
程玉安介紹完好來塢的分賬模式,在坐的發行方代表明顯心動了,但程玉安最後還是補充道:“但我並不認為這種模式適合我們。”
“因為美國有4萬塊銀幕,他們一部大片首周在本土搶一億美元票房都做得到;好來塢一部大熱的電影通常能夠上映兩個月甚至更久。反觀我們,銀幕數遠遠不夠,上映週期通常也只有3040天。這樣分賬,發行方會把片子扎堆放在週四週五上映,就為了搶首周票房,其實更不利於整個市場的發展。”
“那你有什麼建議?”佟局問道。
“好來塢按時間階梯分賬,我覺得我們可以按票房階梯分賬。比如3億票房及以內,就按現在的43:57來分,3億5億的部分按45:55,5億8億按47:53,8億10億,影片上映時間應該不短了,就回落到43:57,10億以上再降到41:59。”
“這樣,製片方回本的壓力也小了,你沒能耐買上三億就別冒風險搞大成本,能多賣錢,院線也願意讓你的電影多放映幾天,畢竟後面他們會拿大頭。”
這個方桉其實挺不錯,大部分國產電影根本賣不到3億,院線不會虧。
而能賣上五億八億甚至十億的,就那麼幾個大導,影院延長上映時間,超出部分拿的也不會少。
總局的幾個領導點點頭,似乎對這種分賬模式有點想法。
程玉安不忘補充道:“但這個方桉有個弊病,隨著市場的火速擴大,以後七億八億甚至十億票房電影不會少,甚至過個三五年,會出現二十億三十億乃至五十億的電影,到時候這個票房階梯分賬就沒時間階梯分賬科學了。
“到時候可能每年都要調整分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