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還有一部主競賽電影放映:是枝裕和《海街日記》。

論公,程玉安作為評審團主席,當然要去看;論私,他個人很喜歡是枝裕和,而土豆(日本)已經上線,得去跟日方捧捧場。

所以他來到了《海街日記》的首映紅毯,巧的是,蘇菲·瑪索也來看這部影片。

二人索性手挽手一起走上《海街日記》的紅毯。

今年是是枝裕和第四次角逐金棕櫚,《海街日記》從一開始就非常受外界關注。

兩年前,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曾在這裡擒獲評審團獎,某種層面說,已經被戛納肯定。

《海街日記》最終能否與戛納結緣不重要,在戛納競賽一圈,鞏固國際地位才是關鍵。當然了,說不準這次還能助推某個演員獎項,因為世界到現在都還記得當年14歲的柳樂優彌被是枝裕和的《無人知曉》推上影帝寶座的時刻。

今年是枝裕和能否再創造奇蹟,大家都很期待。

電影放映廳只能容納300人,但外面少說由1000人在排隊。

包括觀眾和持證媒體。

由此可見《海街日記》的受歡迎程度。

該死!

程玉安和蘇菲·瑪索都不會日語,程玉安會的那幾句在這兒不能講。

說法語?

《海街日記》導演和四姐妹都不會法語。

英語?

立本人的英語你確定你聽得懂?

阿黛爾聽了都皺眉。

但沒辦法,只能用英語交流。

程玉安和蘇菲·瑪索連蒙帶猜,也只能聽懂是枝裕和他們七八分意思。

是枝裕和是國際影展常客,英語口音已經很努力在改正,說的時候也放慢了很多以便讓程玉安和蘇菲·瑪索理解。

幾人在紅毯上稍微交流了幾句,程玉安和蘇菲·瑪索就進放映廳了。

程玉安切換到法語頻道和蘇菲交流,問她對早些放映的《故事的故事》有什麼看法。

蘇菲·瑪索表示很喜歡這部電影:“色彩和對女性的刻畫,都非常打動我,雖然沒有超越帕索里尼,但已經足夠出色。現在還會想著拍著這種片子的導演太少,我們應該鼓勵他。”

連蘇菲·瑪索現在都很難接到大女主戲了。

這兩年隨著女權風吹遍整個西方,在電影圈,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員開始為女性發聲。

但不管中西方,電影圈的人,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很容易被人利用。

本來都是生意,喊著喊著她自己都信了。

這裡就不點名屈臣氏小姐和梅姨了。

蘇菲·瑪索會這麼看《故事的故事》也正常。

程玉安點頭表示同意蘇菲·瑪索的看法:“電影確是是部好電影。”這點程玉安是肯定的。

是枝裕和在電影正式放映前,著重感謝了程玉安和蘇菲·瑪索兩位評委的到來。

電影開始放映,鎌倉的風土人情和四姐妹的生活由是枝裕和緩緩講述。

是枝裕和是國際影壇裡,產量和質量都非常穩定的導演。

質量高的,沒他拍得多;拍得多的沒他質量好。

李鞍也有撲街的《綠巨人浩克》,但是枝裕和發揮就非常穩定。

也正是因為是枝裕和保質保量的穩定發揮,讓他在亞洲以外的權威電影節上,少能斬獲“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這兩項最高榮譽。

《海街日記》同樣如此,當然很好看,畢竟是是枝裕和,但缺點同樣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