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安其實挺喜歡看《神都龍王》的,它的故事胡咧咧,但好歹給圓過來了。

挑它的毛病也很容易:雜糅了太多的東西。

徐老怪在一部武俠偵探片裡雜糅了怪獸、神鬼、怪談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型別片元素。

故事性不如上一部,武俠片被他做成了怪力亂神。

而且打戲過於密集,激烈但缺乏驚喜,同時,大量打戲擠壓了文戲空間,導致人物形象扁平,角色與角色之間的必要互動嚴重不足。

這就使整個探桉的線索過於分散,觀眾被眼花繚亂的打鬥和特效弄的目不暇接,破桉基本靠特異功能。

這樣的狄仁傑,不能說是個武俠偵探,倒像是個神棍。

而且,有一說一,趙又庭資源是真的好,一部《神都龍王》直接上一線了。

楊影在徐課的調教下,銀睿姬居然還挺不錯。

這也是徐課的妥協,第一部《通天帝國》紙面票房雖然不錯,但其實沒賺到錢。

而且步子邁得太大,劉得華不跟他玩了。

沒辦法,只能用咖位小報價便宜的小演員。

徐老怪為什麼不拍傳統武俠了?

實在是傳統武俠玩不下去了。

他在02年就看到了武俠片的沒落:“自打有了武俠劇到張一謀的電影《英雄》為止,傳統武俠電影已經走到盡頭,再往前走,就是死路一條。”

一代武俠片大師都看不到武俠片的未來。

世紀初,三位大師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武俠題材:《臥虎藏龍》《英雄》《蜀山傳》,為傳統武俠畫上了句點。

可惜的是,《臥虎藏龍》和《英雄》都成功了,《蜀山傳》失敗。

徐課自己總結:“拍《蜀山傳》時,自己過於迷戀電腦的特技效果,結果不僅減弱了演員的演技發揮,也畫蛇添足地衝澹了影片主題和內容,成了高科技成果演示。”

所以不服輸的他,北上後依然選擇了武俠——《七劍下天山》。

《七劍》還是徐課骨子裡那一套。

大開大合的愛恨,長空萬里的情懷,步步驚心的肅殺,孤注一擲的浪漫。

但《七劍》還是失敗了。

《七劍》與《蜀山傳》票房的慘敗,成為他的恥辱柱,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也代表香港新武俠電影的落幕。

在《七劍》上,徐老怪甚至剋制了自己對技術的狂熱。

所以,《七劍》失敗後,徐老怪又滑入了對技術的追求。

後輩蘇兆兵不信邪,拉著吳白鴿做了《劍雨》,這片子質量不差,但票房依然慘敗。

至此,傳統武俠確乎已經是死了。

江雪柔還想拍武俠,都只能另闢蹊徑拍《繡春刀》這種朝堂鬥爭,三兄弟也不再是威風八面的大俠,而是任人擺佈的棋子。

沉煉的困境和掙扎未嘗不是武俠片真實的寫照。

------題外話------

藉著《神都龍王》感慨一下,很久沒有讓人眼前一亮,或者能夢迴千禧年的武俠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