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新華網盤點過去一年大事記時,文藝界有兩件大事榜上有名,一件自然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件就是程玉安獲得奧斯卡。

程玉安得獎之初,跑了一個多月的研討會以及演講,刷足了存在感。

之後他就拒絕了一切活動邀約,埋首公司以及劇組的工作,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在公眾面前露面。

程玉安深居簡出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程玉安太年輕了!

他才31歲,而這個行業的話語權依然把持在很多老人手裡。

儘管程玉安取得了一個導演能取得的所有成就,但因為他的年紀和資歷問題,依然會被老人們輕視。

他們什麼都沒有,他們有的只是倚老賣老的年紀和資歷。

他們一生沒拍幾部片子,鬚髮皆白,卻可以裝模作樣拍著程玉安的肩膀說:“小程,不要驕傲,繼續努力。”

他們透過把持獎項來拿捏青年電影人。

他們已經不在劇組工作,卻每年在評委席上宣示自己高高在上的存在。

他們絕不承認自己已垂垂老矣,卻拒絕和時代溝通,拒絕和年輕人溝通。

他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們當年……”

他們也曾探頭向外望一眼,但時代變化的太快,他們知道如果走出去,他們會被時代的車輪碾碎,所以他們選擇把已經走出門的半邊身子再收回來,並決定永遠不再出去。

他們活在自己的資訊繭房裡,他們不關心行業的列車將會駛向何方,他們只知道,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絕不能再有任何閃失。

所以,他們才會枉顧事實和輿論,偏執地排斥所有人。

有辦法化解嗎?

等他們這群老人都死絕了,或許這番天地才會換個模樣。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金像獎會這麼做。

這幾天,面對外界吵翻天的輿論,程玉安沒有露面,就連小姐姐回美國拍戲,他都沒有送。

陳嘉尚無力的解釋並沒有得到網友的諒解,面對網友的群起而攻之,金像獎評委會選擇暫時沉默。

評委會的沉默卻招來業界人士的不滿。

趙燕子甚至在其個人微博直接說:

“我不知道別的評委怎麼樣,反正幾輪投票,我都把最佳影片的票投給了《盜賊同盟》。我也不知道結果為什麼會這樣。”

今年金像獎吸收了五位非港地區專業評委,趙燕子和馮曉剛都在其中。

五位評委各擁有1%的投票權重,5%足以決定一部影片的生死。

誰也沒想到趙燕子會首先發難把自己的投票結果公佈出來。

灣島的兩位評委再添一把火,焦雄平和顧寶名也透過各自經紀人說自己沒有投票給《寒戰》。

《一九四二》剛拿了兩岸最佳華語電影,馮曉剛不可能這麼快打金像獎的臉,所以選擇裝啞巴。

窩在《私人訂製》劇組不見任何媒體。

至此,可以明白的是,五位專業評審,至少有三個沒有給《寒戰》投票。

評委的下場讓金像獎委員會措手不及。

而遠端方面,對於在港島的既定合作——與音皇的合作,以及嘉禾影院與港島本地發行方的長約。

這些合作暫時都沒受到此次事件的影響,但還在商談的專案全部暫停。

嘉禾今年本來會和銀督機構以及寰亞電影合作一部純港片,但因為金像獎事件,此次合作被暫時擱置。

急的銀督和寰亞直跳腳。

事情第三天,遠端科技助理總裁,新聞發言人對外宣佈,因為公司業務調整,董事局決定與金像獎的贊助合同在今年到期後不再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