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概括起來就八個字:眾口鑠金,好人蒙冤。

電影臺版的譯名為“謊言的烙印”,程玉安反而不喜歡這個名字,太直白,沒有美感。

回到電影,小鎮的居民彷彿原諒了盧卡斯,在兒子馬庫斯的成人禮上, 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唱歌喝酒。

盧卡斯一一掃過好友的臉,他們笑著叫著歡呼著。

但在這個場景裡,程玉安給了盧卡斯幾個特寫,讓他看著跟整個熱鬧的慶祝場面有生硬的彆扭感,讓人很不舒服。

盧卡斯把家族的獵槍送給兒子,以此祝賀他可以像個男人一樣踏入森林,用獵槍打獵供養家庭,保護家人。

第二天清晨,太陽昇起,盧卡斯帶兒子進入森林,教他如何獵鹿。

觀眾本以為電影會在一陣溫馨中結束,包括觀影的媒體和評委也是這樣認為。

“如果程選擇在這裡結束,那這部電影就毀了。”不少專業電影人都有這樣的想法,“看他後面怎麼結尾。”

盧卡斯一臉平靜但又心事重重地站在森林裡。

突然,一聲槍響!

打中盧卡斯身邊的一棵樹,盧卡斯嚇得跌倒在地。

他一臉驚恐地看向遠處的高地,一個人站在那裡,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讓盧卡斯看不清他的臉。

他站在那裡,舉著槍, 又拉響槍栓,瞄準了盧卡斯。

盧卡斯不敢動, 以為自己必死無疑。

但這人瞄了一會兒,並沒有開槍,轉身走了。

驚魂未定的盧卡斯癱坐在地上,久久不能平靜。

沒有臺詞,盧卡斯粗粗的呼吸聲傳遍整個影院。

盧卡斯爬起來,面部特寫,一臉無措和糾結,出神地望著狙擊者站著的高地。

音樂緩緩響起,黑幕。

導演:程玉安。

電影結束。

放映廳先是沉默了幾秒,然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

“Bravo!!”

“Cheng! Cheng! Cheng!”

歡呼聲響徹整個電影宮。

最開心的不是程玉安,而是坐在他身邊的劉一菲——我男人!

映後交流會在一片友好的稱讚中開場。

“最後一槍誰打的?”

“這個不重要。”程玉安說,“可能是你,可能是某個我們根本不認識的陌生人。相較於真相,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尊嚴和體面,盧卡斯沉冤得雪,但是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們對盧卡斯沒有歉意,反而更恨他, 恨他為什麼不是真兇,他們不接受真相, 情願讓這個真相永遠消失。”

“那為什麼不打死盧卡斯,他可以做到的。”

“是的,他完全可以打死盧卡斯,我們也拍了這個結局,但後來沒有用。”

“為什麼?”

“因為打死盧卡斯太便宜他了,他要繼續折磨盧卡斯,那一槍你可以認為是他故意打偏的,他用這一槍來警告盧卡斯,只要他一天不離開小鎮,他就永遠要面對這種背後的冷槍。盧卡斯的一生都會被這群站在陽光下高地上的道德巨人威脅和仇視。”

“你太殘忍了,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