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們公司的韓嚴導演,第一部片子《少年巴比倫》虧得他兩年沒緩過來,但其實那片子成本才500萬,公司從來沒怪他。後來玉安又帶了他兩年多三年才有了《黑暗面》。”

遠端的模式大家都知道,但很不好複製。

你見過什麼時候馮曉剛給新人導演當製片當監製?

一起參加論壇的還有吳白鴿,他對新人導演的培養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市場對新人一開始很難接受,這對投資人來說就有了很大的風險,宣傳的時候就要打出老人的招牌。”

說的就是蘇兆兵的《劍雨》,吳白鴿不想捧他出來?

但市場和投資人不認蘇兆兵啊,最後還不是掛了個不倫不類的“吳白鴿作品,蘇兆兵導演”。

誰都知道老帶新最有效,但誰都沒遠端那樣得天獨厚的優勢。

遠端手握院線、宣傳(微博)和電子票務(淘票票)三大平臺,就算不借助老人打宣傳,也有充分的渠道打響新導演的名聲。

再有,遠端的電影電視劇,有充分的盈利渠道,票房當然是一塊,還有一塊的收益很多人會忽略。

那就是遠端科技遊戲部門做的影遊聯動。

《畫皮》的遊戲收益是票房和版權收益的十倍不止,第二部上映在即,讓之前冷清的遊戲伺服器又熱鬧起來。

《武林外傳》這種打情懷的電影,做出來的遊戲,收益更高,五六千萬閉著眼睛賺。

更別說《步步驚心》這種爆火的作品了,晚電視劇半個月上線,當日註冊量就超過300萬。

不然你以為外界傳的“遠端科技靠遊戲養活”是假的?

還有一點是,遠端太有錢了。

如果不是出於分攤風險的考慮,遠端所有的電影都可以在內部就消化掉。

新人拉不到錢沒關係,遠端傳媒集團、遠端影視、遠端經紀、遠端科技, 甚至天工異彩和遠秋嘉禾院線,都能分分鐘拿出錢來。

所以,真不是說你想老帶新就能帶出來。

這也是不管是新演員還是新導演新編劇,都喜歡往遠端跑的原因。

遠端幾乎打通了全行業產業鏈,有豐富的渠道可以出頭。

也是藉著電影節的機會,遠端傳媒總製片人江雪柔公佈了遠端明年的部分拍攝計劃。

首先自然是程玉安正在拍攝的《盜賊同盟》,定檔明年五一檔。

既然說起了新人,明年遠端依然會推兩個新人導演的作品。

忻玉坤導演《誤殺》。

“玉安非常欣賞忻玉坤,《誤殺》的劇本是他親自寫的,會請曹寶平老師當監製。預計今年10月開機,明年賀歲檔上映。”

另一個新人名叫郭凡,會拍攝一部小成本喜劇,徐山爭給他當製片,叫《富二代》,明年暑期檔上映。

最後壓軸的是寧皓的《幸運鑰匙》,同樣是喜劇型別,明年暑期上映。

兩老兩新,很均衡的搭配。

遠端在電影節公佈片單,電影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

《lo!樹先生》拿了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鋼的琴》獨攬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和最佳女主四項大獎。

不管含金量不含金量,起碼的牌面都給到了。

秦海璐來探班的時候還埋怨程玉安:“你都給了迅一個影后了,啥時候給姐姐也拿一個。”

程玉安討饒:“要不是馬克·穆勒親自給我打電話我都不拍文藝片,這一時半會兒上哪給你找衝獎的片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