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一,《2012》的末日營銷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但這也能拿來當黑點。

某影評人直接戳破2012的末日言論:

“這個預言的起源來自瑪雅文明,瑪雅人認為我們人類正在經歷著一個歷時五千多年的星系更新,時間是從公元前3113年起到公元2012年止。其中每二十年又是一個小週期,從1992年到2012年這二十年是本次太陽紀的最後一個週期,又被叫做“地球更新期”,其間一切都將面臨淨化和更新,然後人類就將進入新紀元。”

“很多人以訛傳訛,誤認為2012會是瑪雅預言中的世界末日,再加上之前對瑪雅人曆法和預言的研究,都顯示瑪雅文明的高度發達,所以很多人相信2012會是是末日。但其實,瑪雅文明只不過是美洲的一個石器文明,我真的不能理解,都2009年了,我們居然會相信一個石器時代的預言。”

“瑪雅‘末日預言’的實質是,瑪雅曆法的12月只有21天,這一天是瑪雅人日曆中的大迴圈,就像你的日曆會在新年的一月一號開始一樣————新的一年還會開始。”

“說難聽點,人家瑪雅人在這一天過年,哪裡是什麼世界末日。”

“說回電影本身。撇開特效,電影的在邏輯上充斥著西方白人的傲慢。明明是各國通力合作造的船,可為什麼最後上船的是資本家和小部分精英?中國造的船,又在中國領土登陸,難道不應該優先我國國民嗎?資本家還花錢上船,都末日了,美元還有用嗎?”

“角色設計得也太單薄,外國大多數災難片的主角都是欠一屁股債、家庭失和,經歷了災難後,一家人整整齊齊,在災難面前領悟到了愛。”

“福克斯為了迎合國際市場,加入了很多因素,又是中國,又是印度,還有俄羅斯和巴西,但拯救世界的永遠是美國科學家、美國官員、美國公民。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披著特效大片外衣卻拍得十分傲慢和小氣的電影。”

類似的差評還有很多,在遠端的暗自運作下,這些差評被捅上各大媒體和網路論壇。

你說這樣的手法很下作?

但哪句話他說錯了?

玩這些手段都是在電影市場規則允許下的,踩一下競爭對手不是很正常嗎?

也許是遠端的差評起到了作用,《2012》9天破2億後,票房走勢明顯放緩。

但基本的橫掃姿態還是很足,《火星救援》也在這時候正式站上了5億的臺階。

24天破5億!

《火星救援》將國產大片票房抬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程玉安也知道,《火星救援》的票房潛力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對《火星救援》的宣傳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讓《2012》痛苦的事還有一件:在北美市場,《2012》被一家大電影公司的《暮光之城2:新月》給秒了。

《新月》首週末狂收1.4億美元, 直接把《2012》趕到第三的位置上去了。

程玉安有時候是真的很不明白這種青春粉絲向電影的票房收割能力。

這玩意兒有什麼好看的!

但沒道理講,這群吸血鬼就是這麼強。

遠端任由《2012》的差評在市場上發酵,5億的內地票房,《2012》應該是突破不了。

但《火星救援》在海外的成績肯定沒《2012》來的高。

目前為止,《火星救援》海外票房突破4000萬美元,票房上看,《火星救援》已經回本,如果算上其他渠道:版權、發行費等等,《火星救援》已經盈利了。

目前國產大片在海外最好的成績還是張一謀的《英雄》:1.77億美元。

這點確實沒的比。

《火星救援》的主創們,終於可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