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想著王允就開口了。

“我這故事叫做《封神榜》,這就給祖母說來,不過說的不好還請祖母不要怪罪。”

“第一回紂王女媧宮進香”

“話說混沌初分盤古先,太極兩儀四象懸,子天醜地人寅出,避除獸患有巢賢。燧人取火免鮮食,伏羲畫卦陰陽前,神農治世嘗百草,軒轅禮樂婚姻聯。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承平享國至四百,桀王無道乾坤顛。日縱喜荒酒色,成湯造毫洗腥,放桀南巢拯暴虐,雲霓如願後蘇全。叄十一世傳殷紂,商家脈絡如斷絃。。。。。。”

《尚書》中“尚”即為“上”,為“上古”之意;“書”即為歷史簡冊,所以“尚書”就是上古之書的意思,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兩人一聽完王允開篇的小詩或者說故事梗概就明白了王允要說的故事應該就是“西伯戡黎”與“牧誓”篇了,不過兩人並沒有打斷,而是靜靜的聽著。

“。。。。。。荒了朝政,人離天怒,白白將天下失於西伯。”

王允一口氣講了五回,倒不是他不想繼續講吓去,而是看著兩人如此如醉的樣子覺得自己的目的達到了。飢餓營銷嘛,我就是要吊著你們的胃口,多刷刷面緣。

劉啟和竇太后兩人聽的正是起勁,尤其是崇黑虎和全忠兩人大戰畫面感實在是引人入勝。也不知道這紂王毀去木劍後接下來發生了什麼。突然王允停了兩人總有點悵然若失的感覺。

“繼續啊?怎麼不講了?”劉啟開口問到。

竇太后雖然沒開口,不過她眼中的期待確是有著的。

“姑父,祖母故事不是這樣聽的。聽了一些以後我們要去慢慢品味其中的韻味,如果一次性聽完那就是一次性聽完。聽完以後就不再去想了那就體會不到其中的韻味了。所以我一天講一些就行了,這故事也就一百回,我二十天就講完了。”

竇太后若有所思。

“胡說,《春秋》《楚辭》《道德經》等我一天看完以後第二天再次翻來看又是不一樣的韻味。怎麼可能會有你說的一次看完之後就沒韻味了?你還是快點給我說吧。”劉啟反駁到。

“那不一樣姑父,你說的那些都是經典,其中的韻味豈是一時半會就能體會到的?需的反覆研讀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而故事不一樣,你說完了聽完了他就完了。我每天給你們講一點,你們回味一整天豈不快樂?再說了,幾位宮女都端著飯食在哪裡站半天了,我也餓了。”

原來剛才幾位宮女準備好了食物正想叫竇太后他們吃飯,誰知道劉啟聽的實在入迷打斷了他們叫他們閉嘴。現在幾人正端著飯食站在一邊呢。

劉啟彷彿也想到了什麼,頓時覺得有些尷尬。只好暫時就罷,叫宮女擺放好飯食開始吃東西。

吃飯的時候劉啟對王允說到:“我覺得你說的也有些許道理,不過待會兒吃完再給我講五回吧。反正還有很多,今天多講點也沒啥。”

王允本想拒絕誰知道劉啟又繼續開口到:“剛封你孃親為槐里君我還沒賞賜點她什麼東西,你覺得該賞賜點什麼好?”

王允鄙視了劉啟一眼,“那天我提賞賜誰鳥都不鳥我?現在和我談賞賜?我王某人是那種為了一點利益拋棄原則的人嗎?”

“好的姑父,不過最多五回了啊。多了的話就真的不好了。”

“哎,這飯真香,好吃!”

。。。。。。

再吃完飯後王允又給兩人講了五回,然後劉啟也很誠實的給了李氏封賞。“槐裡李氏,勸兒進寶有功。封槐里君,賞奴婢十人,食戶一百,田地二十頃,享公侯權。擬旨吧春陀”

“諾。”春陀恭敬的答到。至於陛下和王允公子的骯髒交易咱家肯定沒看見,這是槐里君應得的賞賜。還別說,這故事還真好聽。

一旁的竇太后對於兩人的交易也選擇了無視。

不過王信倒是疑惑了,“姑父你咋給我孃親父親賞賜這麼少,給我的那麼多呢?給我的都差不多是他們的十倍了?”

竇太后聽見這個問題也好奇了起來,她知道劉啟給王允的賞賜應該不少,但是並不知道是多少,好奇之下就問了一下。“乖孫你姑父給了你多少?”

“好像是食戶三千,奴婢一百,錢千萬,公田二百頃。我覺得蠻多的,不過沒實權,只有名號。”

“啟兒,會不會有點多了吧?”竇太后問到劉啟。

王允問這個問題並不怕皇帝賞賜多了收回什麼的,反正都賞賜了,不可能給自己收回吧?所以還不如問問,滿足下自己的好奇心。

“娘,不多,這是我權衡下後給他的,你是沒看見那幾件神器的作用。單憑那個曲轅犁他就擔的了這麼多封賞了,不過他太小了,給的多了怕他經營不過來。我原本也只想隨便封賞個一般公候賞賜的,但實在他功勞太大了。”

“所以,給的這些還是少的咯?”王允轉過頭眼神有些呆滯的問到。

“少是少了點,不過你還小,要那麼多幹嘛?”劉啟給王允一個嫌棄的眼神。

王允表示心很痛,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為什麼?就讓自己認為封賞很多不好嗎?

最終在王信的牽扯下王允含淚離開了長樂宮,不過任他再可憐兮兮劉啟也沒有再給他加封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