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闔閭醬油廠(第2/3頁)
章節報錯
醬油製作工藝比較簡單。
大豆水洗之後,下鍋蒸熟。在特定的曲室發酵至有特殊香味,這是它的第一期發酵。
等到發酵完成後轉到大缸,進行第二期發酵,加鹽水發酵一年。
大豆揀去雜質清洗浸泡至發脹上鍋大火使勁蒸至用手能攆爛。
攤開放涼至30多度拌入連著麥麩的小麥粉,麥子最好炒過再攆,不用攆太碎,太碎了影響最後成品的澄淨度。
依靠空氣中的天然菌種進行多菌種制曲,豆子和小麥粉拌均勻後,放入保證適合制曲溫度的房間,制曲開始。
一個禮拜以後基本就能看到豆子變幹豆子表面從白色到黃綠色長滿了好看的菌曲,這個就是醬油成品好壞的關鍵。
制好菌曲的豆子用山泉水攪拌一定比例的鹽浸泡開始了醬油最最重要的環節一直曬一直翻!
注意避雨,被雨淋了就沒了。
幾乎每天都要翻曬。翻曬大致半年以後醬胚成熟當然有時候也要看陽光和溫度。成熟的醬胚高鹽稀態所以需要稀釋。
兌入一定比例的清水回浸一兩天就可以壓榨壓榨過濾後的醬油就是我們的生醬油了這時候還只算完成了一半。
生醬油要繼續暴曬提純,讓醬油裡的氨基酸達到標準。這個只有靠經驗也是看陽光和溫度決定時間的長短。
繼續曬了一個多月,就拿去熬了。冬天了也沒啥太陽,可以再曬熬煮醬油,其實就是讓生醬油中微生物停止發酵的過程俗話說的殺菌。
現代的話很多傳統手工醬油都有專門的殺菌機。不過古代卻是沒有這些東西沒,所以基本都是用最老式的辦法來熬煮多次沸騰後放涼。
密封裝入高溫消毒的罐子,隨用隨取,取的時候注意取醬油的用具乾淨衛生。
王允隨意揭開一隻大缸,這些都是快要成為成品的醬缸。
看在黑如墨的醬油,王允的心情平復了少。
不同於現代化的機械加工,這些可都是純天然純手工製作的的醬油。
光是看著都是一種享受,想著自己以前從小吃到大的化工品加工醬油,王允表示這輩子估計不會再有那些東西給自己吃了。
隨手將手伸進缸內沾了一指細細品嚐,作為輔料的醬油王允也覺得美味。
“成色不錯,味道也尚可。這些應該都是最近準備銷售的產品吧?”
“回公子,正是,這些醬都做了兩年了,現在瓦窯廠已經在準備它們的銷售包裝罐了。”
“嗯,做的不錯。這些醬油比起槐裡的也好上不少,氣候對於產品影響還是蠻大的。”
“公子繆讚了,我倒是覺得我們槐裡的醬油比這些好吃不少,吳地所造的醬油雖然成色較好。
不過吃起來味道卻是沒有我們槐裡的醬料味重,可能是氣候溼潤了,總覺得比起槐裡的淡了不少。”
“哈哈哈,你這是思念家鄉啊。”
“嘿嘿”
譚陳聞言撓了撓腦袋,說實話王允所說也不無道理。
在吳地他每年只回一次家,家鄉的一切在譚陳的印象中都是最好的。
“不過你應該也要明白,我們為的是建設更美好的大漢。堅持堅持吧,以後等人才多了你們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公子說的哪裡話,能為商盟做事,能為大漢做事是我的榮幸。縱使有再多的辛苦我也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