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的時間對於懵懂無知的人過得很慢,而對於認真對待生活的人來說卻十分快。

不知不覺中劉徹已經來到槐裡兩個月了,這其中他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也對槐裡的新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不過當衛綰板著臉站在他的面前的時候他覺得自己這有趣的生活好像結束了。

“見過太傅。”

衛綰此時已經到了王允的辦公室,作為一位有禮節的大儒他也沒有佔王允的主位。只是隨便找個位置站在房中。

而他的面前則是劉徹恭恭敬敬的站著,劉徹也沒坐著,陪同他站在一起。

“兩月未見,不知太子殿下近來可好?”

衛綰看著眼前的劉徹關切的問候到。

“有勞太傅掛念了,這些日子在槐裡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同時也對我大漢子民的生活了解的更多了。”

“哦,不知太子學到了些什麼?瞭解到了什麼?”衛綰有著些許好奇,而後問到。

&nmm,學到了些許算學以及點點辭賦音律。至於瞭解的話,槐裡子民家境殷實,求學上進。

不過從來往這裡的商民口中卻知道了其他地方的子民生活的卻很艱難。尤其是北方的子民,聽聞他們每日都要擔驚受怕的活著。”

衛綰聽了劉徹的話點點頭,雖說自己這兩個月沒有在劉徹身邊擔心他的儒教落下了些許。

但是他最擔心的還是劉徹跟著王允不學無術,不過當他走進這學校後看見學校裡的大興教化的情景他還是放心了不少。

雖說在他眼中有些瞧不起這些百工賤業,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學校裡所教確實對於民生十分有用。

這也是他為什麼在學校門口總是急著進入學校找到劉徹,而進入學校後卻又不怎麼急切了,甚至還趁著劉徹在上課這段時間逛了逛學校裡面。

起初他還是難以置信的,作為一個潛心修學的大儒,在他的眼中劉徹就是一個投機取巧不知禮數的“小子”。

不過了解的越多越是讓他驚歎,尤其是當他同學校中的學生提到王允的時候。衛綰在那些學生的眼中看見了一種叫崇拜和敬畏的東西,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

衛綰同劉徹簡單對話幾句後便沒有再說話,只是直勾勾的看著劉徹。眼中彷彿有千言萬語一般,王允最受不了的就是這些古人的這份“深沉”。

想說啥就說啥不好嗎?非要把自己內心的東西深埋心底,讓一個幾歲孩子去猜自己的意思。

劉啟這樣王允那是沒有辦法,遷就著他。不過衛綰他肯定是不會給他這個面子。

“太傅一路走來也辛苦了,不知吃了沒?要不嚐嚐我們學校裡面的伙食?我和太子殿下一早沒吃東西了,還是說太傅在這裡等著我們吃完再回來?”

王允的話說的情真意切,聽了王允的話劉徹也感到一陣放鬆。他最怕的就是這些長者們的這種眼神,雖然無言,不過卻讓自己感覺如芒在背。

“是啊太傅,想來太傅一路奔波也辛苦了。我們先吃點東西吧,學校裡的食堂飯可好吃了,我想太傅一定會喜歡的。”說著劉徹就伸手去拉衛綰。

如果是以前劉徹這番做派衛綰肯定會很不高興,不過一想到作為太子卻被罰三月不得回長安他的心頓時就軟了下來。

“哦,太子如此恭維,那我的好好嚐嚐。”

在王允的帶領下幾人來到了教師餐廳,和自己前世的安排差不多。教師餐廳的食物總是比學生食堂好的多,劉徹雖然是很硬的“關係戶”。

不過他也沒吃過幾次,一個月也就幾十次!都是在王允的帶領下他才能到這裡面吃飯,其餘時間都是和自己同學們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