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我們的目標可是全世界(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曾聽說北方的同胞終日飽受匈奴鐵騎的迫害,我也聽聞大漢很多地方的百姓終日吃不飽穿不暖。我知道憑我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去改變這一切,我們需要更多的新生力量。
這是一片死氣沉沉的原野,我想做的是點點星火用盡我的生命去點亮這個時代。
讓幼有所依,老有所養。讓我大漢子民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在自己的家鄉,不用再擔心天災人禍,不用再害怕自己會不會看不見明天的太陽。
而我正在這樣做著。這所學校是我這個世界上的起點,但是他絕不是我的終點。我不喜歡論討國策,我只想踏踏實實的務實,多一些小發明,多教匯出一些有識之士。
因為我知道只有貼近於人民,最終才能造福人民。所以我的學校沒有貧富貴賤之分,所以他們來到學校後都是統一著裝。
凡諸國變法無有不流血犧牲,我不想等到將來的某一天我們大漢迎來不可不轉變的大格局。到那時候一位位志士仁人再去拋頭顱,灑熱血。我想將這些亂國之瘤扼殺在搖籃之中,秦二世而亡,我們大漢斷不可重蹈覆轍。”
衛綰坐在馬車上時腦中不斷迴響著王允告別時所說的這些話。
距離衛綰同王允的比鬥已經過去了一月之餘,而這期間兩人的關係也緩和了不少。甚至衛綰還經常受王允邀請一同去參觀王允的諸多廠,雖都是一些生活物品的廠,畢竟軍工廠王允還是躲得挺好的。但是就是這些生活物品廠卻已經讓衛綰驚歎不已了。
幾千人的流水線生產井井有條,雖機械,不過卻讓人看起來那麼舒暢。
一份份所謂的“零件”送進廠內,而後就是一對對價值連城的“寶物”運出來。
照著這個速度生產遍佈全國估計也要不了多久,但是衛綰卻不明白這些東西王允早就推出了很久怎麼連長安那些地方都還十分的供不應求。
細問之下王允也就回答了他一個“飢餓營銷”。
而這短短一個月衛綰對王允的變化也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曾經他認為的王允就是一個耍點小聰明,啟智也就比一般的孩子早一些,順便帶著些許運氣。
可是當他第一次走進學校的圖書室後他對王允的態度就徹底改變了,距學校老師們所述,圖書室內的書一半以上都是王允所著。衛綰一開始也看了幾本,不過那些白話文對他來說都宛如白水一般毫無意味,雖然很多書都有深刻的哲理或者意味。
但是衛綰還是覺得索然無味,不過當他在裡面看見一本本早已流失的諸子經典時他卻是突然來勁了。甚至一連五天他都泡在圖書室裡面連劉徹也沒搭理。
王允作為大漢首富那自然是不差錢的,王家的生意遍佈大漢每一個角落。而王允閒來無事也叫底下的商隊到處收集著古籍。原版都是自己收藏著的,而其他的則是放在學校圖書室供學生們借閱。
不得不說紙質書籍比起竹簡卻是方便許多,王允光這些古籍就堆了王家宅子兩個大地窖,不過拓印到圖書室後卻是三五份甚至還有自己所“寫”的一起都還略顯空曠。
衛綰想著想著又伸出頭看了看後面的馬車,而後又心安的坐回。不是他不在乎,而是王允太大方了,整整送了他一車的諸子經典。這對嗜書如命的他不得不說是天大的喜事。
正了正身子,而後對著坐在上位的劉徹開口問到。
“太子殿下覺得槐裡候是個什麼樣的人?”
此時正在玩弄著小魔方的劉徹突然就停了下來,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允哥兒是個什麼樣的人。。。”
頓了頓之後劉徹又接著開口到,“允哥兒待人平和,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視同仁。他的眼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對每一個學生都傾注真心。
而對於外邦商販他也沒有歧視的意味,甚至連對那些匈奴商販我也沒看見他眼中的厭惡。
不過允哥兒是愛著大漢的,這一點我敢肯定。聽見匈奴人侵犯邊疆百姓允哥兒也會怒髮衝冠,用允哥兒的話就是就事論事吧。
他公正,理性。就事論事,也不遷怒於人。
他嚴於律己,無論是節假還是工作他從來都是早睡早起。也不好色,他的眼中我感覺好像除了子夫姐姐對於其他女的都不感興趣。
這樣說起來我還有點疑惑,到時候那位劉菱姐姐嫁給他的時候也不知道他會怎麼對待。算了,這個也不關我事。”
看著眼前這個吧啦吧啦的劉徹衛綰感覺很無奈,作為太子不是應該很有禮教的嗎?怎麼就問他一句話就開始喋喋不休?不過衛綰也沒打斷。
“允哥兒是我現在認識的人中最優秀的一個吧,可能父親也沒有他那麼嚴謹。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在宮中的時候他那麼懶散,甚至還一天就是睡覺。
不過在槐裡的他完全重新整理了我對他的認識。這時候我就想用他評價始皇帝的一句話來形容他了。”
“他是一位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人,他是一個自古從來不曾出現過未來也不會再出現的人。
如果說先賢之中因為有成就或者成就高而被人稱為聖人。那我相信,百年之後的允哥兒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聖人!”
隨著劉徹緩緩說完,衛綰的眼中卻是精光閃過。
而後衛綰沉聲到 “槐裡候對始皇帝的評價這麼高嗎?”
“嗯”
劉徹此時還沉醉在自己的評價之中,並沒有注意到衛綰語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