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衛綰對這兩人的評價卻又讓王允產生了懷疑,“這傢伙看人這麼準,怎麼看不出自己上馬帶兵打仗,下馬安邦定國的才能呢?”

沒細想,等到桌上的弓箭被拿走,擺上紙墨筆硯時衛綰已經走到了他的身前。

“舉國上下都在誇讚這說小侯爺是一位神童,六歲成詩,七歲著文,每一年都有著讓天下人震驚的成就。今日能和小侯爺比試一番其實也是一番榮幸。”

說完衛綰對這王允拱了拱手:“請了,小侯爺。”

這下輪到王允不淡定了,從來衛綰就沒有正眼敲過他,但是現在衛綰卻給了他如此正式的禮儀。甚至大有一番將他放在同等位置上看待的感覺,這讓王允感到有些許無所適從。

不過雖然不習慣,不過出於禮貌王允還是回禮了。

“衛太傅貴為太子太傅,陛下於千萬人之中選擇了太傅作為太子之師。想來太傅文筆才能定是當世一絕,還請太傅賜教。”

說完后王允對著衛綰也行了一禮。

兩人行禮完後司馬相如也出來宣佈題目了,“今日題目不談國事,還請太傅校長回頭。”

衛綰和王允回頭只見有兩位小廝拉著一張大大的宣紙。紙上寫著的就只有一個“兒童”二字。

看見這個的時候衛綰有些許不懂,因為他們常見的鬥儒只是從經典之中找出一兩句來大家解讀批註。

而這掛著簡簡單單兩字卻讓他感覺有點不是太懂。

“今日書試題目就是此二字,還請兩位以自己對這二字的看法著文,問題不限,詩詞曲賦,經文長論皆可。”

衛綰頓時明白了,這次比試的是以兒童二字作文。

王允看見題目後看了一眼司馬相如,此時背對著王允的司馬相如感到一陣涼意。而後王允也看了下正在低頭著文的衛綰,隨後自己也低下頭去開始動起手來。

旁邊的黃明幾人卻是感到有些許不妙,或許談論國家大事他們覺得衛綰應該能贏。不過要是說到孩童可能衛綰真的沒有什麼機會了。

王允傾注在孩子身上的汗水,傾注在這個教育上的汗水在場的眾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可能在他們的心目中那怕此時的孔夫子對於孩童的理解也沒有王允這麼深刻入骨。

不一會兒王允就收筆了,當他抬頭時卻看見了對面的衛綰還在低頭寫著。

一會兒衛綰咬咬筆尖,一會兒有扶扶自己的長鬚。那全神關注的樣子讓人好感大增。

約莫一盞茶的功夫衛綰總算收筆了。

答卷很快便從幾位評委哪裡下來了,勝者不出意料的是王允。

衛綰心中有著些許失落,不過他卻沒有質疑。但是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還是向司馬相如等幾人提出了要看一看王允文書的想法。

開卷第一句卻是深深吸引了他,雖然王允所創的對句結構他早有了解,不過此時手中的這首長詩卻是真的驚豔到了他。

① 詩文: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君看為丞相,必用讀書人。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

遺子滿贏金,何如教一經;姓名書錦軸,朱紫佐朝廷。

古有經史義,須知學後通;聖賢俱間出,以此發矇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年紀雖然小,文章日漸多;待看十五六,一舉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