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四十九章 為一個人開的廷議(第2/3頁)
章節報錯
周亞夫因平七國之亂有大功,此時已經拜相了。
周亞夫也沒有多言,恭敬的接過望遠鏡,按照王允所言開始嘗試起來。
以前殿外的太監宮女只是依稀看得見幾個小點,但是此時他卻可以清晰的看見他們行走所邁的是那隻腳。
“神奇,當真神奇。若此物在軍中,我們定可提前對敵方部署瞭然於心,那樣我們就可以做出相應部署。若軍中有此物,我軍勝算定可大大提升,甚至邊疆百姓也可以提前看見匈奴來犯,提前躲好,免受兵亂之禍。”
“妙極,妙極。”
還沒來得及等他讚歎完劉啟卻開口了,“差不多行了,你看看魏其侯表情還不給他看看?”
聽見劉啟的話周亞夫把望遠鏡拿下,正好看見魏其候一個好奇寶寶的樣子打量著自己手中的望遠鏡。他只覺得好笑,也未多言,而後便將手中的望遠鏡遞給了魏其候。
當朝中眾人正在傳看望遠鏡時劉啟開口了,“不知這東西你有多少?造價幾何?”
“回稟陛下,此物巧奪天工。饒是我槐裡村民傾盡全村之力一年也不過就造了十支,至於造價也是不斐。不過這一切都要感謝皇恩浩蕩給了我們槐里人民一個安心研究這些小玩意的地方,所以經過我們大家的商議我們願意把這十支望遠鏡無償進獻給陛下,進獻給大漢,以求緩我大漢邊疆百姓之苦。”
劉啟聽了王允的話心裡很不是滋味,雖然王允說的話讓他很開心,不過一想到自己邊疆的子民時時刻刻在受到匈奴的荼毒他就心裡很不是滋味。
而跪在地上的來福聽了王允的話嚇的打了一個冷顫,隨後更是把自己的頭深深埋在地下不敢抬起來。
“公子這玩的也太大發了吧,琉璃廠一天造這個幾十支都不是問題。公子居然敢這麼明目張膽的欺騙陛下,也不怕被發現。”
但是來福卻是不敢起來揭發,也不會起來揭發王允的。那怕有一天被發現了他也一定會站出來證明是自己貪婪謊報的。。。
王允看出來了來福的失態,好在劉啟正在失神想自己邊疆的子民,並未發現來福的異常。
“來福,別跪著了。去叫大家把耬車搬進來,還有我們今年收成的糧食拿進來。”
【科普:條播與耬車
“所謂“條播”,是指把作物播種成間隔均勻的長條狀。在這種播種方式出現以前,人們採用“撒播”,就是用手直接向田地裡撒種子。這種比較原始的方法不能控制種子的用量,而且作物發芽後排列得疏密不均,影響生長效果。採用條播以後,發芽的作物一排排均勻分佈不但節省了種子,也有利於農作物生長與田間管理。
耬車就是進行這種工作的農具。我國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播種機械,當時主要是一腳耬和二腳耬,但早期耬車也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播種幅寬不一,行數不同。耬車也叫“耬犁”、“耩子”,由耬架、耬鬥、耬腿、耬鏟等構成,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梁等。”】
“陛下請看,這是我們依據前人一腳耬和二腳耬所發明的三腳耬。
三腳耬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一人在前面牽牛拉著耬車,一人在後面手扶耬車播種。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壓,省時省力,播種效率很高。
耬車結構分為兩部分。一側是盛種室,種子從這裡放入;另一側是洩種室,種子從這裡出來。播種時,牲畜或人拉著耬車,邊走邊開出幾條用於播種的溝,因為是三腳耬,因此會開三條溝。後面一人輕輕搖晃耬車,使種子從盛種室經過通道進入洩種室。由於通道的空間限制,散亂的種子排成縱隊,經由設計好的通道均勻地落入開好的溝中,從而完成播種。
此耬車經過我們今年的測試,不僅播種速度快,並且可以保證作物播種均勻,不會造成某些作物營養不良的情況,並且此法播種而出的作物也更加方便百姓除草等育苗工作。”
劉啟打量一番耬車,輕輕拍了兩下,然後推了推。既然王允說了已經測試過了他覺得便沒有問題,因為王允給他的眾多驚喜,他並未覺得王允會騙他。
“大司農,此物不錯。也快要到春耕時分了,你去槐裡學習一下,儘量在春耕時能普及就多普及一些。”
“諾。”
說完他又對王允接著到:“你這臭小子,下次有這種利國利民的東西你就不要自己測試了。直接找大司農同你們一起測試,如果可行要以最快的速度推廣開來,知道了嗎?”
“是,小臣記住了。”王允低頭答到。
劉啟看王允如此給自己面子也是很受用的,“那你們抬糧食進來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