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結案(終)(第1/2頁)
章節報錯
竇太后自然也看見了梁王祈求的目光,她的內心看見自己小兒子如此卑微內心是希望劉啟能夠答應自己小兒子的。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在這一案上已經讓劉啟做出了很大的讓步了,如果連這最後處決他人的決定劉啟都不能的話下令的話會有損自己大兒子的做皇帝的威儀。
但是自己小兒子如此可憐她頓時就心軟,竇太后移過目光到劉啟身上。卻發現劉啟也在看著自己,劉啟眼中的眼神堅定,但也帶著些許期盼,他希望竇太后這次不要再為難他。
轉過目光回到劉武身上,卻發現劉武仍舊滿帶祈求的看著自己,不過竇太后只是緩緩的對他搖了搖頭。
劉武自然明白了竇太后眼神和動作的含義,回頭看著劉啟堅定的眼神劉武也明白此事絕無迴轉了。
劉武緩緩起身,擦拭了一下眼中的淚水。
“昔日,諸位諸侯王聯盟反朝廷。周亞夫以我梁國為誘餌牽制吳楚大軍,我幾次求援周亞夫並無應援。我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他一個將軍有什麼膽子敢不應援於我,直到他給我傳話皇兄對他說過“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臣弟也是一笑了之,那怕梁國破城在即臣弟也沒有再請求過援助。我帶著我梁國大軍在城外棘壁與之會戰,連殺七天七夜,皇兄撥給我的騎兵損傷殆盡。臣弟不得不退守城中,藉助高城深壘與之相持。
但吳楚叛軍人多勢,日日夜夜不停地眾連番攻城,在臣弟快要絕望的時候是他二人給了臣弟希望。
韓安國不斷組織睢陽城內百姓以及我梁國宮中宦官和宮女不斷參戰。韓安國才能高於二人,我知道羊勝和公孫詭二人沒有什麼才能,不過臣弟仍舊重用他們。
二人武藝並不高強,甚至遠不如臣弟。可是就在那七天的大戰中兩人為我當了不知多少流矢,不知為我擋了多少刀槍。
我清楚的記得敵軍將領一刀劈向我的面首,是羊勝將我撲倒。那一刀砍得深啊,我只記得羊勝大夫血流如注,依稀可見他背後的白骨。若沒有羊勝大夫,那一刀可能就要了臣弟的命。
臣弟也無法再此求見皇兄,也無法再次見到母后。不過羊勝大夫命不好,他挺過了刀光劍影,卻挺不過皇儲之爭。是臣弟害死了他,是臣弟害死了他們。”
說完話後劉武又一次淚眼婆娑(suo),再次對竇太后跪了下去。“兒臣不孝,往後恐不能久奉孃親身旁,兒臣對不起孃親厚愛。”
竇太后見狀內心感到強烈的不安,他不知道自己的兒子要做什麼,但是他有一種自己要失去自己這個小兒子的感覺。
然後他起身又對劉啟跪拜了下去,好“臣弟不孝,這些年讓皇兄抄心了,臣弟對不起皇兄的期望。”
拜完兩人劉武起身一步一步的走出了建章宮,劉武想伸手去挽留,不過話到嘴邊卻不知如何開口。
竇太后卻是以將自己的眼鏡摘了下來,用自己的袖口不斷擦拭著眼中的淚水。
“孃親,我......”劉啟想辯解些什麼,不過竇太后卻打斷了他。
“娘累了,下去吧。娘不怪你,你是大漢的天子,你應該要有自己的威儀。此案不處理你無法面對百官,也愧對你那些九泉之下的你父親,那些大臣很多都是他曾經的肱骨。”
頓了頓竇太后又開口了,“孃親求你最後一件事吧,孃親不想在朝堂上看見周亞夫了。”
竇太后沒有再等劉啟開口,“下去吧,娘要歇息了。”說著竇太后閉目不再多言,也不再看劉啟。
“兒臣明白了。”說完劉啟也離開了。
竇太后本就對周亞夫以前對梁王見死不救又很大的怨言,再加上現在他官居丞相。梁王這一大案多數都是他在插手,心中自然對周亞夫的怨恨就更大了。
看著梁王淒涼離去的背影,最終她對劉啟開了這個口。
劉武回到自己封地,第一件事就是找韓安國麻煩罷免了韓安國官職。
袁盎等大臣一案最終以羊勝和公孫詭一家人的三族畫上了句號,劉武也在自己的長嘆中離開了長安城。
在結案的第二天後劉武召見了處理這件案件的一干大臣為他們助宴,丞相周亞夫、中尉郅都、太尉田蚡、太子太傅衛綰以及太子劉徹還有王允也有幸被邀請來了。當然王皇后和竇太后也在此列。
按照王允的身份本來是沒有資格的,不過因為竇太后的暗示劉啟也邀請了他。
不得不說田蚡此人雖然貪財點但是他本人確實是真的有才能,在失去了王美人如此大的助力下他還是一步步靠自己走到太尉一職。劉武風光舔劉武,竇嬰得勢舔竇嬰,最後舔劉啟一步步舔到太尉,實在不容易。
王允反觀自己的老爹,在自己給他眾多幫助的情況下才堪堪做到廷尉的二把手。想一想還真是丟人,也不怪歷史上劉啟想給他封侯周亞夫卻說:“那個王信有什麼能耐,除了攀上一個做了皇后的妹妹外,文不能治國,武不能開疆,憑什麼封侯呢?”
劉啟和王美人(皇后)並排坐在一起,竇太后位置稍高,劉徹次劉啟他們一點。其他大臣按照官職一一相對而坐,而王允則是坐在案(桌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