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就是我說的我要出遠門,我要去的是隴西。安排一下那裡的夥計找到李廣家,就是我外祖父家,趙忠你應該知道的吧。”(這幾個月來,王允已經直接叫趙忠名字了,以前一直叫他亭長趙忠聽著感覺很不合禮,最後在他的要求下王允還是改口了。)

來福聽言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公子在隴西還有外祖父?我咋幾年來從來沒聽說過?”但是趙忠聞言卻是露出了原來如此的神情,很明顯,他是知道王允家以前的事的。

“安排一下吧,準備千金以及一些財寶。同時多準備一些年輕力壯的同我隨行,兩三百人左右吧。”

隨著劉啟給劉武駕車的風聲傳到他的耳中,這可是七國之亂的前奏啊。雖然還有起碼一個月,不過王允還是覺得保險起見多帶點人好點。

第二天,浩浩蕩蕩的一隊人馬就這樣向著隴西出發了。看著和王允一起離開的旺財漸行漸遠,來福感覺很鬱悶。

“自從家裡的產業越來越多我能陪在公子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真羨慕旺財啊。雖然笨點,但是可以一直陪著公子。哎~”

搖了搖頭拋開腦子中亂七八糟的想法,對著身後的衛長君罵到。“還站著幹啥?西鄉八月的支出收益統計完了?下個月的改進計劃規劃了?”

衛君孺訕訕的摸了摸頭,感覺有點莫名其妙。“平時都好端端的,咋突然就這麼大的氣了?”衛長君雖然也來福他們一起聽過一些課,但是他處理事物遠沒有來福趙忠他們那麼穩健。所以王允就讓他先做一下來福的助手,以後再給他考慮其他職務。

至於每個月每個鄉的經濟賬目統計以及相應的產業安排和商品最佳化等等,則是王允要求辦公社裡面的人去做的。因為辦公社裡的人大部分都是學校畢業的他們也能處理。

時隔將近一年,王允又再次出遠門了。此時的他已經六歲多快七歲了,也差不多有一米三的樣子。

從槐裡縣取了公文他們便出了槐裡,看著遠去的車馬槐裡縣縣令心中除了羨慕簡直五味陳雜。

“曾幾何時這家人遇見我還不得小心翼翼的問好啊?可是現在呢?給我要個文書我還得恭恭敬敬的呈遞。”想著想著縣令感覺時運這種東西還真說不清楚。

不過一想到今年的稅收他又對王允感謝了起來,雖然少了整整三千多戶的稅收。但是他今年的稅收卻是比往年還多,曲轅犁確實是個好東西。再加上今年的蝗災陛下也收半稅我還有這等稅收,自己簡直就是治下有方啊。很快他便憧憬自己的未來去了,剛才的事也被他選擇性遺忘了。

“阿母,這裡離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有多遠啊?”王允開口問到李氏。

“別急,不願是太遠。比平陽近吧,我記得你叔父十多天就能走一個來回。”

“嗯”

兩人閒聊一會兒,王允感覺無聊了,便靠著李氏的大腿就睡去了。

看著靠著李氏大腿睡去的王允王信心中十分羨慕,想著自己昨晚睡了一晚上地板,現在的腦袋都還硌得慌。

轉眼十天過去,他們一家人總算來到了成紀,不過剛到城郭迎面便衝出一堆兵官。每人的臉上都是一臉肅殺,甲冑精良,坐下的馬匹也是神采奕奕。一看就是精銳之師。

領頭之人身長八尺,濃眉大眼,臉上略顯黝黑,想來也是長年在受炎日灼曬。最讓王允驚奇的是他的雙臂特長,別的軍官都需要彎著腰才能握穩手中的馬繩保證自己的平衡,而他腰挺的直直的手不僅能勾到馬繩,而且還十分穩定,一看就是騎術高超之人。

呼啦啦的他們就從王允他們旁邊插肩而過,五六百人急匆匆的就離開了。彷彿是去執行什麼任務,看都沒看王允他們一眼。

王允是因為無聊和旺財坐在車轅上才看見他們,當李氏他們伸出頭來時軍隊已經離開了,只能看見一些煙塵。

“旺財,剛才是些什麼人啊?”

“阿母,是從城裡出來的一隊軍官。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還有那領頭的手好長。”

“哦?手很長嗎?”李氏驚訝的問到,彷彿想起來了什麼。

。。。。。。

他們幾百人浩浩蕩蕩的進城,費了好一番力檢查的城衛才將他們檢查完。好在為了方便這次他們也帶了很多貨物,王家早就有商鋪開到這裡來了。城衛也熟悉,盤查完了之後就放王允他們進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