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學校(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日話題:以後的我們會不會向自己孩子談論自己往昔的不該與懊悔呢?
又是一日朝起時,在適應了沒有燈紅酒綠日月顛倒的現代化社會的生活后王允的狀態前所未有的好,作息的規律直接導致了他的工作上的效率。
初到自己提議叫趙忠建的學校時王允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採光並不是太好,因為是紙糊的,雖然窗子很大但是採光效果遠沒有玻璃那麼好。看著屋內的建築,石灰粉的牆,水泥的地板,三尺講臺就在前方矗立。四腳長椅,有抽箱的桌子。
一切的一切王允的思緒不由回到自己當初小時候所處的小學時代。
簡單的看了學校建築以後在趙忠的帶領下他們又去見了一下幾個老師。
總共只有六位,好在王允拖著司馬相如也來到了這裡,總的看來的話差不多就是八位老師了。因為很多學校主要的東西王允並不需要其他老師來教導,找這些人來的原因只是為了讓他們教導一下這些人的識字問題,還只是針對十歲以上的孩子的。
至於十歲以下的孩子王允已經決定好自己教導了,雖然一群小屁孩在聽一個小屁孩講課畫面會感到十分滑稽,但是王允現在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在他的心裡早就有了對於這些孩子的教育藍本。
五到十歲的自己按照前世的教育機制去教導,他相信這堆人裡以後一定會出現不止一個大漢未來的中流砥柱。
十到十五歲的就相應的傳授他們一些現代的很多製作工藝,自己的發展各個製作廠的技術還是要交代在這些人的手裡,畢竟他不可能一直去手把手的去教導大漢的人去生產以及建造這些廠。
而十五到二十歲的就只用學習數學*運算以及一些經商手段,因為他要做的事一定會用到大量的錢財,雖然只有二三十個人不過王允也覺得夠用了,那怕一個人去發展一個郡暫時也足夠了,並且這些人所學的並不是很多,他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再教匯出一批人出來。
至於為何會有如此的想法還得感激他自己鬧鐘前世所經歷的十幾年的教育,早年他的父親為了養他們兩個兒子想盡各種辦法撈錢,家裡面各種工業書籍基本都有,有時候無聊他也會找幾本來看看。
二一個就是自己總是迷之自信的感覺自己會穿越,一直在不務正業的學習著各種穿越會用到的知識,再加上自己本來就是學習建築專業,所涉及的關於現代建設以及一些簡單機床的原理也有些許瞭解。
當然最主要的是自從自己來到這個時代以後以前看的那些書,接觸到的那些知識就像是存在自己腦袋記憶體裡面一樣,只要王允一回想立刻就會想起來。而在這個世界所發生的王允卻不能那麼清楚的回想起來,那種感覺就好像一個現代人時刻帶著一個儲存這知識的手機一樣。雖然人在生活中的事蹟會忘記,但是如果你把那些事記在手機裡面,只要開啟手機看著便可以想起來那些內容。
六位老師其中的兩位,一位是研究陰陽家學術的叫李自成,農家的學者名字很樸實,田豐。說實話,聽到陰陽家那位的名字王允就感覺很驚訝,這個時代的“闖王?”簡單的和兩人交談了一下王允覺得這兩人好像都不簡單。
比如陰陽家的這位居然知道硝石可以使水成冰,同時對於五行陰陽之說也有一定的見解。雖然比較淺薄,不過卻是十分難得了。
在來到這個時代以後王允也瞭解了一些現代的百家知識。其中他也知道了所謂的五行陰陽學說並不是起始於道家,此時的道家比較與世無爭,除了清靜無為這些思想比較貼切道家其他的最多也就是煉煉丹而已,都還算不上煉丹,都只是叫他們做方士。
想來自己前世所接觸到的道家應該是在陰陽家近乎絕跡的時候融合了他們的一些理念吧。
和農家這位的討論更是讓王允臉紅。原本以為自己的堆肥技術應該是這個時代的首創了,不過他卻從這位農家學者的口中瞭解到原來自己的堆肥技術早在戰國時期農家學書便已經有記錄了。此人也表示曾經向趙忠提議過堆肥種地,不過因為大家都是靠人力在種植,堆肥種植需要耗費太多人力被否決了。
王允也從趙忠的口中得到了佐證,這位農家學者說的是真的。
不過好在令王允欣慰的是農家學者還是誇讚了他一些,雖然農家也有堆肥技術,不過卻沒有王允的如此精細。他們只是簡單的將枯枝廢葉以及動物排洩物簡單堆積後便用於耕種,並沒有所謂的發酵環節,所以肥力也比不上王允的技術。
見過了幾位老師剩下的就是去看學生了。
很快幾人便來到了學校的操場,差不多兩百個學生早就站在了操場裡面等著他們了。他們遠的早已昨天便已經來到了學校裡面,只有一些比較近的是今天才到的。因為家裡的父母都知道了孩子在這裡一週才能回家一次,所以近的父母寧願自己早點送孩子過來也要讓孩子在家多呆一夜。兒行千里母擔憂,同時父親也同樣擔憂,雖然學校比不上千裡,不過他們都還這麼小。
關於這些孩子的吃喝拉撒王允也早就安排好了,也多謝劉啟賞賜給他家的奴婢較多。除了留在長安照顧王信的十來個左右剩下的基本都帶來了這裡,王允又從剩下的這些人裡面抽調的三十個人來這裡照顧這些孩子,給他們鋪床洗衣之類的。不過能有這個享受的都是五到十歲的,再大的就只能享受一下他們做的飯了。
王允站在站臺上看著下面的百來位孩子,幾位老師以及來福旺財就站在他後面,而衛青和張湯也在孩子堆裡。按照王允的說法就是,“你們兩個也是要上學的,以後你就和他們在一起了。”
不過王允給他們安排的是在五到十歲孩子的人堆裡面。張湯本來就該在裡面,雖然衛青只有十二歲,不過他十五歲的個子站在裡面也有些許鶴立雞群的感覺。
“我知道你們一定很好奇我為什麼會建這樣一個“學校”,並且找你們來這裡讀書學習。她的含義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學無止境,校正其身,也就是我們讀書學習的一個地方。。”王允開口了,因為害怕自己的嗓子不夠響亮,所以他叫大家都坐的十分擁擠。
“對於此我只想說,學習是一個人一生的事業。我不敢說我能把你們教導的多好,也不敢說未來的你們一定會感激今天我把你們帶來這裡學習。但是我能保證的是,如果你們跟著我學習,未來的你們一定可以過的比你們父母好。甚至你們可以頓頓有肉吃,自己給自己建一座大大的房子,取上幾個漂漂亮亮的妻子,這些都不是問題。”
他的這些話說完五歲的那堆孩子還懵懵懂懂不是太明白,但是十多歲的那幫卻是有幾人已經笑了起來同時和身邊的孩子開始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