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6年七月,漢朝這個偉大的王朝迎來了她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漢武帝出生了。

紅日西斜,五歲的王允正躺在涼亭圍欄上感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邊感慨一邊丟著煮熟的豆子,旁邊小廝站在一旁用嘴接著王允丟的豆子。像極了現代社會人們在家裡逗狗的場景。不過這和諧的一幕隨著一聲貫穿全院的報喜聲打破。

“大喜啊,大喜啊。”

王允不賴煩的把手裡的豆子全扔在水池裡,“這聲音是我大人(父親)嗎?”

小廝低頭笑答到:“正是主家。”

“我還說給他點顏色看看啊,沒想到惹不起。”王允小聲的嘀咕到。

“公子你說什麼呢?”小廝問到。

“沒什麼,走吧,迎接一下。”

“孩兒見過父親大人。”看著剛到前院的王信,王允雙手過頭彎腰拜到。

王信一看是王允主動給自己行禮就十分高興,走過去扶起王允問“你阿母呢?我有大喜事要給她說。”

“阿母好像在後院。”

“那好,你自己一邊玩去,我先找你阿母去了。”說完王信便大步向後院而去。

“一邊玩去???”多熟悉的話語啊。沒想到我來這裡都三天了還是這個便宜父親給我說流行話呢。想著想著王允自嘲的笑了起來。

“去廚房抓把豆子,我們回涼亭。”王允對小廝說到。

“細君(夫人)大喜啊!我女弟(妹妹)給景帝生了一位皇子,抱紅日而生,大家都說是吉瑞,可把皇帝高興壞了。”

“真的嗎?”李氏問到。

“那還有假,這事誰敢亂說。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啊,當初阿母把妹妹從金家強要回來我還擔心失信於人,但是這幾年妹妹得寵我們家直接飛黃騰達,現在妹妹又誕下皇子。陛下直接賞賜了我錢百萬、還有二十個奴婢,還有祖地食邑百戶,公田五十頃。要不是周亞夫阻攔皇帝還準備給我封侯的,簡直氣死我了。不過就算如此這些也是大喜啊,我都不敢想象以後我們家會有多富貴了我們家。”

“過幾天你就去槐裡看一下我們的食邑還有田地,還有就是去太陵給阿母送五十萬錢去盡孝道,再用剩下的錢在我們食邑周圍多買一些田地,能買就多買些。”

古代的家庭對於田地還是十分重視的,所以對於王信這些建議李氏也是十分贊同的。至於送錢給王信母親,她想反駁但是想了想還是算了。

“還有一件比這個大的喜事我要告訴你”,李氏對王信說到。

“什麼喜事還能比這個高興?”

“是允兒,允兒變聰明瞭,昨天他如廁掉糞坑裡然後出來忘了一些事情。然後我就給他教一些禮儀,無論是人名還是地名還是禮儀他看一遍就學會了。以前呆呆傻傻的,現在我感覺他的眼睛都帶著靈性的。”

“這算什麼喜事?”王信不解的說。

那知李氏一聽這話瞬間就爆炸了,撤著王信的耳朵罵到:“兒子聰明瞭都不是喜事,什麼還算喜事?一天你就知道升官發財,有你這麼當爹的嗎?我為他操碎了心,現在看他聰明瞭這麼大喜的事你居然說不算。以前我們一家沒發達的時候你省吃省喝把最好的都給我們,一天就教導兒子,現在你做官了一天難得教導兒子一下,他聰明懂事了你還說不是喜事,我真希望我們家就像以前多好。”說著說著李氏的聲音竟開始有些許嗚咽。

看著李氏如此王信內心也十分愧疚,他家雖也算名門之後但以前過的並不富裕。甚至有時候還經常去太陵田氏借糧維持生活,對此沒少受田家的白眼。一直都是李氏在支援他,雖然李氏說著王信省吃儉用給她們,但王信又何嘗不知道李氏也是省吃儉用給他們呢?

抱著李氏王信寬慰到:“放心吧,我一定會給允兒找最好的講席(老師)的。只是我現在真的沒時間教導他,我想升官發財也是為你們好啊,你難道願意讓允兒和我們一起過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嗎?”

李氏聽了這話更是直接哭出了聲。“我婦道人家不懂,但是我也知道伴君如伴虎,我是怕那天看不見你了啊!”

他拍了拍李氏的肩膀寬慰到:“沒事的,為夫兩袖清風,不曾貪財也不吃賄賂,哪怕那天妹妹不得寵了皇帝也不會殺我的。”

王允丟豆子丟的無趣的時候一位小廝從也揹著一堆木炭小碎石還有些許竹筒來到了涼亭。“公子你叫我找的碎石,木炭還有竹筒我找來了,你還有什麼吩咐嗎?”

王允一聽趕緊爬了起來,“有啊,你們兩個帶我去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