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結束後,便是對戰場進行打掃。

鮮卑人是什麼習慣,溫良不管,為了避免後續的各種問題,都是統一埋了。

不過相比較自己人,那些呼延部落的騎兵,埋的就淺多了。

處理好這一切之後,溫良才帶領手下繼續前進。

對於呼延部落,溫良也不急著追了。

前來狙擊他的呼延奔,因為戰場距離自己的聚集地不遠,並沒有攜帶太多補給品,移動能力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

溫良雖然也可以率兵追擊,但因為擔心自己帶領大部分騎兵離開後,呼延部落趁機偷襲,便放棄了。

賭這件事,除非是逼到絕路上了,不得不賭一把。

平時的時候,看是不是要賭的標準,不是輸贏的機率,而是輸了的後果,自己能不能接受。

就像這次,雖然呼延部落應該是真的逃走了,因為如果這是個陷阱,那呼延部落為此下的餌,未免也太大了。

但萬一呼延部落真的捨得三千人當誘餌,趁著溫良追擊,偷襲他們攜帶的羊馬的話,這個後果是溫良無法接受的。

所以,溫良選擇按照原計劃,慢慢追。

在這個時代的草原,決定部落聚集地大小的,主要就是水資源。

就像溫良的武威城。

如果不是休屠澤的存在,武威城也就不會存在。

冬天缺的是牧草,因為附近到處都有雪可以融化,燒開後飲用。

到了夏天,就要看哪裡有自然形成的河流湖泊或者沼澤了。

有意思的是,最近有些草原上的部落,除了自己部落的信仰以外,也開始的拜‘瘟神’。

當然,鮮卑人拜瘟神,只是出於一種拜拜又沒壞處的心理,並不會像漢朝境內的百姓一樣,出現盲目信任的情況。

兩天後,溫良帶領手下來到了呼延部落之前的聚集地,一處小型的自然湖泊的附近。

呼延部落早已撤離,只有地面上突兀的土地,顯示著這裡原來存在著一個又一個的蒙古包。

就在呼延部落遺址的中心,溫良將之前擊殺鮮卑領主獲得的領地之心取出。

同時喊來了一名由漢朝官員轉職而成的鐵鷹銳士。

“明信,這裡就交給你了。”

“定不負統領期望!”

“以後,如果有緊急的情況,不用死守這片湖泊,人比地重要。”

“是!”

張諾站著高聲應道。

著甲不跪,溫良開始的時候以為這只是對於軍中將領的一種優待,用來收買屬下忠心用的。

但經歷了長安城外那次疑似秦始皇降臨的場景後,溫良對於著甲不跪有了新的理解。

一是為了凸顯兵士在國家中的重要地位,哪怕是一個小兵,只要是個兵,就可以見官不跪,見君不跪。

二是代表了本身的志氣,作為一個兵,要有自己的精氣神。

所以,才在武威城內,將原本的將領可以無視級別差異,見官不跪,推行到每一個士兵身上。

當然,只是不用跪,該有的尊重還是要保持的,不能因為自己的身份而產生一些不好的情況。

溫良之所以這麼交代,說人比地重要,倒也不是為了收買人心,而是真的這麼想的。

本來也就是一個嘗試,留給張諾的,只有一些肉食,以及一群羊馬,保證村子的基礎發展。

並不會留下任何的兵力。

所以,張諾面對呼延部落或者其他部落的進攻時,基本上毫無抵抗能力。

不過,其他部落來搶地盤的機率並不大,溫良現在對鮮卑各部落的威懾力,還是很足的。